2)第34章 求知识于世界(求月票)_帝国的朝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原因恐怕还是因为那里是朝鲜,尽管在统监府的宣传中,朝鲜是中华的一部分,许多朝鲜人亦赞同这一观点,但于统监府内部,依然将其视为“藩国”,而非中国的一部分,在这一情况下,统监府自然不可能将大量的财力应用于对朝鲜的教育投资。最终于统监储于朝鲜建立的,不过只是一个“阉割”版的中小学教育,至于所谓的“义务教育”只不过停留于名义上罢了,实际上设立于朝鲜的中小学,不过只是出于培养亲华情绪的需要,至于校中的学生大多也是官绅子弟而非普通百姓。

  但东北却与朝鲜不同,东北是中国的领土,东北的百姓是中国民众,在这一情况下,总督府自然雄心勃勃的意欲于东北开创一个划时代的义务教育体系,但即便有此雄心,但至今政令仍然只存在于纸面上——推广教育面临太多的困难,首先是教师的严重不足,尽管早在统监府时期,就设立师范学校,但却只培养了不到一千名小学教员,即便是将设于朝鲜的教员抽调至东北,也仅只能于少数城市建立相应的新式小学,于是如何在短期内提供足够的教师,便成为了建立义务教育的当务之急。

  关内招生、速成师范便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些童生、秀才或许无法教授高等数学,但通过适当的培训以教材替代,却勉强能够将现代科学常识教授给小学生。大力建设师范学校培养急需的教员,则成为总督府创办后的当务之急。

  当总督府把大量的资金、精力用于师范学校建设的同时,其它高等学校的建设,毕竟总督府需要于东北建立的是一个从小学至高等学校的教育体系,而不像于朝鲜一般需要的仅仅只是实业学堂和一所高校。

  而这一系列的可以说是极为完备的教育体系构建,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总督府,更准确的来说是身为总督的唐浩然个人对教育的重视,不过相比于统监府时期,似乎现在总督府并不怎么注重高等教育——大学的建设。尽管创办重点大学,是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科学技术人才的基础,但在《东北总督府五年教育规划》却只中一所东北大学,甚至就是这一所东北大学,居然只有一所预科学校,虽是如此,这却也是东北高等教育的基础了。

  与师范学校对年龄几乎没有限制不同,东北大学预科学校尽管同样面对全国招生,但其却有着严格的年龄限制——24岁,24岁以下的童生、秀才以及举人,皆可报考东北大学预科学校。不过让许多人失望的是,这所预科学校并不会因为投考者是举人在考试时给予特殊的优待,不过但凡是24岁以下的举人,也无心报考这东北大学预科,甚至就连24岁以下的秀才愿意报考者亦不多,在这预科学校中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