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25章 春天里的瞬间(求月票)_帝国的朝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呼伦·贝尔草原作为地理名词,在四个月前尚不为大多数中国人所知,但是现在随着海参崴战事的结束,随着东北军的主力西调至呼伦·贝尔大草原,加之俄罗斯不断的往后贝加尔地区增调军队,在时间进入1901年4月时,这片千年的荒原,已经成为了为世人所熟知的地区,几乎全世界都在关注俄罗斯的后贝加尔,关注着呼伦·贝尔大草原,关注着即将于这里打响的大会战。

  自战争爆发地来,驻守在荒凉的边境线附近俄罗斯军队,发现对面的中国军队并没有像他们想象中的那样发起进攻,至少没有直接进攻赤塔,而是在推进数十公里后,即停止了继续推进,开始在借助森林、坡地构建起了防御阵地,而俄军自然也是当仁不让的于其对面数百米至数公里处修建起了工整。

  随即开始了长达两个月的对峙,中俄两军在彼此防线上构建了一条对峙线。不过对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做什么,实际上,在过去的两个月中,中俄两军都在不断的调兵遣将,以为下一步作战做好准备。

  2月,俄罗斯军队万人,东北军万人。

  3月,俄罗斯军队万人,东北军万人。

  4月1日,俄罗斯军队万人,东北军万人。

  经过两个月的调兵遣将,俄罗斯军队终于赢得了战场上的优势,当然他们的优势仅仅只是兵力上的优势,中俄两国近百万军队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对峙,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一时间,英、美、德、法、意等各国军事观察员纷纷进入中俄两国的指挥部,以免错过这场自“拿破伦以来规模最为宏大的战役”。

  当各国的报纸上每天都连篇累牍的发着各种报道,以报道这场规模宏大的战役,尽管现在战役并没有爆发,但是却已经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力,似乎每一个人都深信不疑这场战役的胜负极有可能会成为如“色当战役”般改变世界历史的进程。

  或许正是因为深知这一点,中俄两国都没有主动发起进攻,而是尽可能的调动更多的军队以及技术装备,以夺取战场上的优势。在过去的两个月中,除去试探性的进攻之外,双方都谨慎的没有发起进攻。

  而在这种谨慎之中,战争则陷入了前所未有僵持,前线的东北军没有接到进攻命令,而俄军则是一味的被动地防守。但无论是俄军还是东北军都在这种僵持中不断地增加着兵力。

  但是僵局仍然是僵局,至少在彼此打破僵局之前,这一切仍会停留于此。也正是在这种战场上的僵持之中,呼伦·贝尔草原的地貌发生了改变。各种各样的防御公事改变着草原的地貌。

  受唐浩然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东北军或许是这个时代思想最为先进的军队,或许他浩然并不是军人出身,但是对军事的爱好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