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2章 翁府话(下)_帝国的朝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骤,其如何一步步推行地税改革,如何制定地税改革的实施,而翁同龢听着,则是时而皱眉,时而展眉,而到了最后,其则闭目说道。

  “如日人者,于百姓如此这般横征暴敛非国朝所取之道!”

  而这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唐浩然所提的“地税改革”取地价3%,国家所收税赋占其土地收入所得三成以上的原因,虽说明知道在大清,若是加之地方上的苛捐杂税、勒索卡拿,国朝百姓其负亦不逊于日人,但翁同龢仍然要说出一番义正辞严的话来。

  “这是自然,日人之法,亦有不当之处,其后来亦曾降低地税,虽其仍难免横征暴敛,我国亦可以取之于长,补之于短,以子然看来,国朝耕地又岂数十倍于日本,若是效仿日人,体恤民力制定相应之地税改革,避免地方虚耗、苛杂,其入自然倍增,届时,国家焉能不强!”

  唐浩然的话却让翁同龢的内心一时翻滚非常,确实,若是能效仿日本行以地税改革,适当减其之税,日人收之地价百分之三,国朝可收百分之一,再免去苛捐杂税,不单百姓不至再负苛捐杂税之苦,而更重要的是朝廷亦可借地税改革之力,收财权于中枢,若无财权为凭,那些封疆大吏又焉能成事?

  这般一寻思,翁同龢倒是觉得唐浩然建议颇有可取之处,看着其的眼光也变得越发欣赏起来眼前这个唐浩然,倒不失是一位有为的新人,确实有几分才学,其实今天他之所以先见唐浩然,一方面故然是因为先前的那篇文章,另一方面确是想借机考量一番,以便向皇上推荐,现在看来,这唐浩然确实可用,不过细细想来,翁同龢仍然能从这个地税改革中体味到其间的风险,朝野阻之大远非他所能挡……

  犹豫不决间,过了一会儿,翁同龢慢慢点着头,看着唐浩然说道:

  “这日人地税改革确实有可取之处,然我国朝有圣祖皇帝所留“永不加赋”之祖训,若是行以地税改革,其违背祖训不说,其间朝野阻力,恐非易事,这阻力又当如何消除?”

  说罢,翁同龢便盯着唐浩然,全是一副请教的模样。

  “但凡改革,焉无阻力,以至有史以来,但凡改革者,往半途而废,其因皆为主持者或不能抗其阻力,或半途罢官政息……”

  唐浩然一边说,一边端茶润了下喉咙,同时借机看了一下翁同龢的神色,果然正如他意料中的那样,在自己提及“罢官政息”时翁同龢的脸色微变,熟读史书的他又焉不知商鞅变法的商鞅之遇?以及王安石变法的罢职之鉴,而这正是唐浩然所需要的。

  “不过,以子然看来,古之变法之所以半途而废,除此内外阻力所至,还有一个原因,皆是因其朝野虽知改革之要,却不知改革之利,所以,欲行以变法,必首先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