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64章 论盐_红楼琏二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特许尔等将盐价上浮一成,算来多得的官盐收入,也是足够抵消捐输的。”

  “这正是朝廷的不体下情之处啊,朝廷的大人们,只以为提高盐价,就可以增加我等的利润。殊不知,天底下吃盐的人就那么多,盐价提高了,很多人就选择不吃盐了。我等行商,买卖自由,总不至于老百姓们不买盐,我等强行逼迫他们来买吧?

  当然这也怪不得朝廷,朝廷的大人们都是饱读诗书的雅致之士,不明白商道也是寻常。

  幸好此番大人下来督查盐政,小的们正好请大人为我等向朝廷陈情,摒弃捐输之法,如此,相信过不了多久,盐政国税就能完全恢复,甚至比之前更多也不是不可能呢!”

  王善祥说着,一脸期待的看着贾琏,似乎贾琏就是他们一干苦命人,向不体下情的朝廷说情的救星一般。

  “呵呵呵……”

  贾琏终于还是呵呵笑了起来,深吸一口气,才压住心里的怒意。

  这个姓王的,这是将他当做书呆子来对待了!

  虽然早就知道这些盐商们会有一套属于他们的说辞,却没想到,竟是如此不要脸。

  而且还想要把他当枪来使?

  他们竟敢说盐商是苦差?传出去,岂不让天下各行商贾们,笑掉大牙?

  大魏休养生息百年,人口接近两万万,每年的盐耗,是何等的巨量?

  好在大魏最重视的,还是农税,对于盐税的征收,并不算太高,不过是盐价的三成左右。如此一来,老百姓吃盐虽然还是不便宜,但也比某些用盐来盘剥百姓的朝代好多了。

  时下,市价每斤盐不过才四十到七十文之间,算下来,一个人就算是放开了吃,每年也不过勉强只能吃掉一两银子。节省一点,一二钱银子也就够了。

  这等开支,对于大魏的生活水平来说,着实不算高。至少对富庶的江南之地来说,完全不成问题。

  但是即便如此,平均算下来,天下盐商的营收,至少都在七千万两之上。

  这是何等巨大的一块蛋糕?要知道,整个大魏一年的岁入,也就差不多只有这个数。

  而根据林如海等人所言,江南盐场制造一斤粗盐,原料成本不过两到三文,相对于市价来说,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换句话说,若是朝廷能够真正意义上的做到,将所有盐政的利益尽收国库,差不多可以让国库岁入增加一倍!当然,这是理论上,实际上几乎不可能实现。

  而大魏盐政也是用的盐引制,三百市斤为一引,一引征收三两八钱银子的正课盐税!

  正科盐税,也就是国税。

  如此算来,即便按照五十文钱一市斤来论,正课盐税,也不过只占卖价的不到三成。

  也就是说,盐商们至少还有七成的收入,可以用来支付地方官府、盐运司的杂税,以及其他各项成本……

  就算这些成本很高,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