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百一十二章 巡视学院_江山争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学教授’平身后,进入长安学院,古代选拔官吏,历来以德行贤明和学问来推举,学的也多是某一流派的学说,而兴汉学院融会百家思想,儒墨道法兵医名杂农纵横阴阳各家都有涉及,大致分为三个大综合学院,细分成七八个院系,二十几个专业。

  不过仍以文综院人数最众,占了十之有七,概括了诗词文学、治国为官、法墨儒道、乐礼医学等,重点围绕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大多都希望有朝一日可以被选拔入朝,飞黄腾达,出人头地。

  其次武综院占了十分之二,包括了武艺、射术、兵法、带兵布阵等知识,不少愿入军中历练者,希望能从学院学到一些杀敌带兵的本领,等到大华军队北伐征讨天下的时候,好立下汗马功劳。

  理综院占了十分之一,包括天文地理、数演算术、科技研究、能工巧技、力学光学和一些新奇理论研究等,学的人比较少。

  罗昭云倒是能够理解,就好像现代人上大学一样,谁不选热门的专业,出来好找工作,大部分人都是为了学历和工作读书的。在古代也使如此,学文综方面能入朝为官,成为贵族,还不用冒险上阵杀敌,自然报名的最多了。

  长安学院,聚集了太学院,国子监、西北学院等,好几个学校的文人士子,都放在这个综合学院内,作为首府,人数众多,上千学子都停课了,隆重迎接大华陛下的驾临考察。

  罗昭云走到广场上,黑压压叩拜一片,学院师生聚集在一起了,朝着皇帝施子民跪拜君王的大礼。

  “陛下万岁万万岁!”

  “都平身吧——”罗昭云说完,宦官高诺出去,这些士子和国监大学者都起身,一副恭敬的神态,虽说文人有傲骨,但文人更重视的前途,君君臣臣的规矩他们看得最重。

  罗昭云环顾广场上这些书生,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目前关中创办的第一学府的莘莘学子们,第一批接受融合了一点现代知识的综合教育的人,心中有些激动,朗声道:“我们人族繁衍了几千年,一直没有离开过这个陆地板块,其实世界很大,远比你们想象的还要大,朕建立这第一所学院,就是让学子们能学以致用,开阔胸襟,擅于思考,敢于去研究新事物,为我大华效力,为天下苍生谋福,文能治世,武能安邦,科技兴国,将来大华的栋梁之才,大多数都会从这里学成走出,因你们而成就千秋大业!”

  大华皇帝的一番话,鼓舞士气,非常有感染性。

  所有学子们听得震惊、激动,从没有被皇帝看得这么重要过,他们还没有爵位,没有官职,只是底层士子,此刻满腔热血涌动,更加自信起来,在热烈鼓掌。

  周围跟随得六部官员们,也都感受到了陛下重视人才得豁达心情,为之称赞和钦佩。

  随行得御史文官正做着笔录,要将汉王的金口龙言记录下来,封给学院供奉。

  这与温水煮青蛙的理论类似,等到察觉的时候,已经无法脱身了。治国变法也如烹鲜之道,倘若大刀阔斧,伤筋动骨,过于激进和急躁,如杨广那样一心大业,操之过急搞大跃进,远超出百姓得接受力,肯定会使得其反。

  罗昭云同时宣布,明日将是大华第一届科举取士,给学院里报考的士子们打气,让他们好好复习,争取在殿试中取得好成绩,不过,朝堂会公平公正,那些从各郡县赶来科考的士子,也会一视同仁,择高分成绩来录取。

  这样一来,通过学院就传达了罗昭云的公平思想,让长安城内涌入的各地士子吃了定心丸,也为科举造势了,关注越多,影响力越大,对门阀垄断仕途的冲击也就越大。

  在学院内考察一番,罗昭云心中谓然一叹,日后大华真正要繁荣发展,就要靠这些人才了,也许他建立的大华国,会比历史上的盛唐更优秀,推进历史进程,使得华夏文明提前绽放出更灿烂的光辉。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