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八章 活动_我的大明新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两黄金,七百两白银,就这,他们经常都拿不出来。

  永乐十六年,朝鲜宫中发生兵变。

  忠宁大君李祹是李芳远的三子,才华横溢,很受太宗喜爱。相反李祹的两位兄长却毫无王者风范,并粗鲁阻挠太宗传位给李祹。

  两人因王位造反,被李芳远控制,逐出宫去。李芳远长子流浪深山,二子则作了和尚。世子被废,而忠宁大君李祹则被太宗册封为王世子。

  但是随后,李芳远自己也心伤不已,无心执政,干脆将王位禅让给了李祹,自己当了太上皇。

  今年春节刚过,他就以太上皇的身份从朝鲜来到了大明,昨日抵达了应天府,今日就获得了朱棣的召见。

  在接见的过程中,朱棣详细询问了他禅让的过程,已经禅让之后的权力分配。

  李芳远虽然当了太上皇,不再理政事,但是不代表他就完全放权。

  如今的朝鲜,大部分权力依旧把持在他的手中。

  朱棣对这种禅让方式感觉非常新鲜,在大明,自尧舜禹之后的历朝历代,哪怕是父子之间,都没有禅让的习惯。

  朱瞻基却巴不得他了解的越多越好,最好等他西征回来,就直接让位给自己。

  因为他很怕一些需要延续性的政策,在朱棣回来之后,又被废除。

  虽然他也活不了多久了,但是一些政策如果反复,造成的麻烦也不会小。

  李芳远今年五十四岁,他虽然比朱棣年轻七岁,但是身体却要差一些。

  面对被委任监国的朱瞻基,他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想要从大明输入铜钱。

  如今的东亚各国,除了南洋的一些国家,大部分国家都缺金银铜。

  他们跟大明一样,将金银铜作为货币,却没有足够的金属来铸币。

  而南洋那些国家,连冶炼技术都没有,所以基本上除了东瀛,每个国家都要从大明进口铜钱。

  以前的大明是根本不可能满足这些要求的,但是自北明山铜矿进入开发旺盛期,石见银山,佐度岛金矿也都源源不断地供应金银,如今的大明在金银铜方面的短缺,已经大大缓解。

  朱瞻基本来就一心要控制整个亚洲各国的经济,又怎么会不同意呢?

  金银铜在如今这个时代,没有太多工业价值,主要是作为货币。

  在朱瞻基出海的三年中,现在大明又锻压了半两的银币,当五百铜钱,加上当五十的铜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货币。

  只不过,这几年因为各国的金银差价,也让许多人加入了贩卖金银的行当,算是第一批炒外汇的。

  但是整体来说,因为两家银行的建立,目前的兑换逐渐趋于平稳。

  李芳远也提出了邀请大明开发银行到朝鲜开办分行,不过这个要求暂时被婉拒了。

  因为朝鲜的经济秩序非常落后,要先将他们的经济纳入版图,需要大明先付出不少金银铜币。

  但是大明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