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章 迁都_我的大明新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立陪都是对,立国都是错。”

  朱棣脸上的笑容有些尴尬了,因为几乎没有人赞成迁都,所以他才采用迂回战术先立陪都。但是到了自己孙子这里,竟然也说迁都是错。

  他轻咳了一声,问道:“难道基儿舍不得应天府繁华?所以不赞成迁都?”

  朱瞻基上了两级台阶,靠在了朱棣的大腿上,望着他说道:“孙儿生于北平燕王府,自小在那里长大。来应天后也一直在宫中,不曾去过市井。所以哪里繁华孙儿并不知。”

  “那为何不赞成迁都?”

  朱瞻基大声说道:“孙儿前段日子学习三字经,看过我大明地图。自古以来,中原大地朝代更迭,除蒙元入侵百年期间,立都北方,再没有其他朝代将国都偏离中原。吾虽生于北平,那里是吾故乡,却也知道,那里不适合当国都。”

  在这个时代,再也没有谁能比他清楚定都北平的错误。

  污染和人口爆炸带来的压力现在还不需要考虑,仅仅一个粮食问题,就给明清两代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一个人口超过百万人的消费型城市,仿佛是一个巨型吸血虫,吸收着京城周边的资源。

  在北方粮食都不能自给自足的时代,一个北方都城,消耗的资源太大了。

  而且,北平还缺水,人少的时候不觉得,人多的时候……

  其次,定都北平虽然在历史上有“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高评价,但是实际不管是在政治上,还是在军事上,都是弊大于利。

  历史赞成派对永乐迁都的意见认为,由于首都距离长城很近,中央政府可以有效地管理和调动军队抵御侵略。

  朱棣本人就曾以北平为基地五次北伐元朝的残余势力,北平在军事指挥上的优点是处于后方的南京无法比拟的。

  同时,天子戍边的气势以及皇宫和先帝陵寝俱在前线的事实,使朝廷上下在面对危机时更有抵抗的决心;例如土木堡之变、平军覆灭之后,明朝坚决地组织了北平保卫战,而不是像西晋、北宋一样放弃北方。

  而历史反对派则认为,一方面迁都北平给明朝财政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北平地位陡然提升,令整个北方防线在向内收缩的同时也向北平集中,反而破坏了明太祖时北方边防的均衡配置。

  历史上的朱瞻基放弃开平等三卫后,长城以外明军再无据点,令北平暴露了两翼,也失去了战略纵深,使京师长期处于外敌的直接威胁下,同时也是明中期蒙古在大漠、明后期女真在辽东坐大的重要原因。

  对于永乐迁都,如果不是今天恰逢其会,朱瞻基根本就不会想起这件事,所以完全没有准备。

  但是这件事关系太大,甚至影响了到了今后几百年的历史变迁,想要让一心迁都的朱棣改变主意,朱瞻基必须要拿出合适的理由。

  他如果是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