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47章 国家级推进(求月票)_重生之神级学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知道8o年代的大部分时间,中国和西方都是蜜月期就行了。

  至于具体而微的地方,杨锐也就关心不到了。

  但是,对于乔公、蔡教授和朱院士等人来说,这个时机却是异常重要的。

  乔公紧接着亲切询问了杨锐实验室和项目的情况,看他说的顺畅了,笑问道:“看起来你想的很清楚了嘛,还有什么要求,就继续提出来好了,大胆一点,不要替我省着。”

  他说的如此大方,以至于做笔记的秘书都偷偷抬头,看了看现场。

  朱院士也趁机道:“杨锐,乔公都这么说了,你就放心提吧。”

  他太知道乔公,或者说上层对诺奖的态度了。

  当年国内获悉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得诺奖之后,许下的条件比今天不知优渥到了哪里,若是能够得到一个原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的大方,或许会让某些西方国家相形见绌。

  这种大方是贯穿始终的,5o年代的中国追逐杨振宁和李政道,7o年代推动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到2oo1年的时候,埃克斯篷在中国,还被问到,中国怎样做才能让自己的科学家而不是国外的华人获得诺贝尔奖——这已经属于病急乱投医的范畴了,埃克斯蓬的回答更加狗血和不负责任,他的建议是去中学,现聪明的小孩,培养他们,给他们支持,在恰当的时间里,为他们的研究创造恰当的研究条件,并且允许他们自由思考。

  埃克斯蓬显然不知道,中国还有中科大少年班这种强悍组织的存在。不过,换一个角度说,中科大少年班正是因为杨振宁的建议而成立的,在这一点上,两个人的观点倒是出奇的一致。唯一的问题在于,中国人根本等不及一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成长起来。

  7o年代末建立的中科大少年班,成员多是十几岁,他们的研究高峰要到3o岁乃至于35岁以后才出现,获奖或他类高峰还要晚上个十几二十年的,换言之,2o2o年前后的中国人,才能在朋友圈里刷到成批量的少年班鸡汤,虽然也是同样一批人,就在几天前,还在批评中国的教育制度。

  总而言之,国内政府尤其是高层,对诺奖的渴望是无与伦比的。

  只不过,这东西以前从未落到过中国人头上罢了。

  “那我就不客气了。”杨锐其实是不太适应这样的对话,略作思量,又道:“我还想希望能将自己介绍给瑞典科学界,用比较隐蔽的方式。”

  他露出腼腆的笑容,道:“是我国外听来的,用我的理解,想得诺奖的话,候选人要像是魏晋名士一样的,将自己介绍出来。”

  他这么一说,乔公立即就理解了,道:“我明白了,你想要国内怎么配合?”

  “最好是能由政府出面,再邀请瑞典的一些科学家访问中国,如果是国与国之间的交流的话,我想他们是不会有所怀疑的。”杨锐说着停顿了一下,再道:“其实不以科研交流为目的比较好,也许可以采取医学交流的方式。”

  “请瑞典的医学家,到中国来,帮助中国提高医疗研究和临床医学的水平。”蔡教授立即给予了补充。

  乔公点头给予认可,道:“可以。”

  具体到怎么做,自然是要杨锐他们下去沟通与推进的。

  两项涉及到国家层面的大问题确定了,杨锐就松了一口气,又说了几个小地方,同样得到认可。

  这下子,再傻的人也知道,乔公是全注押在杨锐身上了。

  离开乔办的时候,杨锐亦是颇为激动。

  国家级别的诺奖推进,即使在全球范围内线,也是一等一的了。

  ……

  (本章完)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