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章 后突厥汗国_大唐天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再三思虑后,决心让突厥南迁至河套之地。

  这遭到了以魏征为代表的大臣的激烈反对,魏征更是举出汉朝让匈奴南迁,为南北朝时匈奴进攻中原大开方便之门为例,都没能阻止唐太宗。

  对于唐朝此举,突厥是感恩戴德,对唐太宗是感激涕零,尊他为“天可汗”。

  河套之地土肥水美,气候温暖,日照时间长,植被生长时间长,是天然的牧场,突厥人做梦都想得到。

  历史上,为了得到河套之地的不仅仅有突厥,还有匈奴、鲜卑这些游牧民族。

  突厥打来打去,不就是想得到河套之地么?以前死了那么多人,打了那么多年,都不能得到河套之地,如今是不费一兵一卒就得到了,突厥是欢喜不已,对唐太宗的感激也是真的。

  然而,没过多久,唐太宗睡不着觉了。

  因为河套之地离唐朝都城长安不到一千里的路程,对长安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这种威胁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让唐太宗有刻骨铭心之痛。

  在玄武门之变后不久,颉利可汗率领十几万突厥大军从河套之地出,一路上势如破竹,很快就打到渭水了,离长安只有一步之遥了。

  幸得唐太宗雄材大略,沉着应对,使得颉利可汗最后不得不退兵。在退兵之前,和唐太宗在便桥订下兄弟之盟,史称“便桥之盟”。

  这么多突厥聚集在河套之地,休养生息,要是突然造反,进攻长安的话,唐朝连反应的时间都不多,唐太宗能睡得着么?

  想来想去,唐太宗最终决定,要突厥返回漠北。

  这道旨意一下,突厥人是怨声载道,对唐朝大为不满,只是因为唐太宗牛闪闪,突厥惹不起,只得忍着了。

  到了唐高宗年间,这种怨恨终于爆出来了,突厥正式反叛,想要恢fù**的疆域。

  最先反叛的是阿史德・温傅和阿史那・奉职,却被唐朝名将裴行俭大破于黑山,打得突厥血流成河,尸积如山,实力大损,无法复国。

  后来,阿史那・伏念又反,又被裴行俭大破之。阿史那・伏念不得不投降,裴行俭答应他不杀他,伏念因此而杀了温傅投降。

  只是,裴炎忌裴行俭功大,唆使唐高宗杀了伏念,断绝了唐朝招降突厥的可能。自此以后,突厥对唐朝就是血战到底,不死不休,没人投降。

  紧接着,阿史那・骨咄禄又反,经过他南征北战,奠定了突厥复国的基础,再经过默啜的努力,终于在武则天圣历元年,也就是明年复国成功,史称“后突厥汗国”。

  骨咄禄死后,他的儿子拓西年幼,他的弟弟默啜自立为可汗。

  “大汗,臣以为九姓铁勒、回纥虽未臣服,并不是甚大事。”阿史德・元珍身材高大,眼睛明亮,整个人很是精明,是默啜的谋主之一,道:“如今,大突厥最重要的是趁着武则天无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