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六章 流民_大唐之超品小地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擦眼泪。

  正在此时,有两个衙役一路敲着锣,吆喝道:“各位都听好了,晚上实行宵禁,切勿在此地逗留。流亡来扬州城的,知府大人己在城西安排了一所滞留之处,请速速前往。”

  纪风拱手一揖,问道:“官差大哥!请问这几天流亡到扬州城的大概有多少人?”

  “将近上千人。这位公子,流民太多,晚上不安全。知府大人已下令全城戒严,晚上实行宵禁,你还是早点回去吧!”衙役提醒道。

  纪风谢过衙役,上了马车,吩咐道:“先回纪府!”

  与此同时,祝知府急得团团转,连吃晚饭都不香。

  刚才师爷汇报说有近千流民,而且九成是男丁。都是因为庄稼被水淹了,才流亡到扬州城的。估计后面陆续还会有流民进城。

  这些人都是张嘴朝他要吃的来啦!

  要是养个十天半月倒也无所谓,大不了每天安排些粥棚施粥,要不了多少粮食。

  但是,这批流民估计得挨到明年这个时候才会全部散去。

  那扬州府哪有那么多粮食养他们。

  让扬州城的大地主再捐一批粮食显然是不可能。因为苏大人刚让这些人捐了一成的粮。再让他们捐还不等于要他们的命。

  至于让另外的大家族捐粮,那更是不可能。哪些大家族一个个的,消息比他这个知府得知还早,知道汀溪湖那带遭了灾,恨不得乘机捞一把?不乘机捣乱算不错了,捐粮,肯定不可能。

  更关键的是,这些大家族势力都很大,他一个知府得罪不起。

  但是,对于流民置之不理,也不行。人一旦饿急了,什么事都做得出来。要是激起民变,他这个知府也就做到头了。

  至于派官军强行驱赶,仅靠守城门的四百多官兵,加上二十来个衙役,去驱赶上千人。他没这个胆子。

  至于让城外的守军帮忙,他这个知府没权力。除非已经激起了民变,或上头下令。守军才会参与进来。

  要知道,扬州现今处在太平时期,而不是战乱年代。守军是不住在城里的。

  没办法,只能上书一封,把此地情况说清楚,请求朝廷放粮。八百里加急,送至长安。

  想到这,祝知府饭都顾不上吃,立即写了你揍折,让信使连夜送出了扬州城。

  纪府。

  纪风同他老爹坐在一起,也正谈论着流民的事。

  “儿呀!流民进城,粮食可多卖两文钱一斗。你为何把粮车拉到家里来,而不直接送到粮铺里?”

  “爹!咱们家不是有两家粮铺。空一间出来,咱们卖盐。精盐己经拉回来了两车,就在院子里,跟粮食放在一起。”纪风说道,“另外一间粮铺,咱们也暂时关门,不卖粮。”

  “这又为何?”纪胖子不解地的道。

  “爹!粮食咱们留着,换灾民手中发芽的麦子。孩儿有大用。”纪风说道。

  没错,他想酿啤酒!麦子都发好芽了,还能省一道工序,为什么不做。而且酿啤酒工艺又不复杂,发酵的时间也不长。估计六月上旬就能上市。

  到时候配上烧烤,不赚他一笔才怪。

  一开始。纪胖子有些犹豫,毕竟这个家被纪风败了几年,已经不丰厚了。

  但听说盐已经可以上市了,就没啥好考虑的。毕盐的利润丰厚,一斤盐三百文,那可是三十斗粮食的价钱。

  次日一大早,纪胖子命人把两车盐送至粮铺。

  纪风则是带着俩护卫,寻到城西流民安置地。值得庆幸的是,这些流民大多都带了几天的粮食。正三、五成群地用瓦罐煮着稀粥。

  见有贵公子来,很多流民围绕过来。七嘴八舌的。

  有找他讨钱的!

  也有找他讨粮的!

  更多的是,希望他家找长工。这样他们就能生存下来。

  纪一连问了几个人,发现流民全部都是汀溪湖那一带,逃亡过来的。

  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家里的麦子还没来得及收。就被连降的大雨给泡在水里。等水退去,麦田里附了不少淤泥,麦子也已经开始发芽。所以才不得不逃亡到扬州城。

  遭遇跟昨晚问过的那位老杖家都差不多,只是每家每户招灾的程度不一样而已。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