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二九九 消息_迷失在一六二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于穿越众提出的土地要求,熊文灿不敢轻易松口,因为他担心舆论宣扬开来会对他不利,但东林党却是从来不害怕舆论的——他们本身就代表着舆论。东林党是政敌和后世对他们的称呼,他们平时称呼自己都用一个很有文化味道的名词:“清流”。

  清流清流,清谈之流——正是他们的清谈构成了大明朝的舆论,这帮人当然不怕和人斗嘴皮。

  “这么说我们真要和东林党合作了?那帮人可信么?”

  付羽和陈俊虽然不像应荣威那么表现激烈,对于东林这个名词却也不怎么感冒。相比之下,庞雨和林峰却要乐观一些:

  “还行吧,比起这个时代其他政治团体,东林党应该算是比较好的了,至少,咱们接触到的那个还不错……”

  ——王璞王介山,这可是个再正宗不过的东林党。庞雨和林峰一开始对他也是挺看不上眼的,觉得只是个腐儒而已。不过在打了那么长时间交道后,别的不好说,至少在个人操守上,他们还是挺佩服这位东林学子的。

  作为岛上地位最高的前明官员,王璞在短毛的政权中也是一定发言权的。这份权力可珍贵得很——尤其是当琼州府有一家贸易公司的前提下。很多从大明朝辖下前来做生意的商人登岸之后根据同行介绍,首先就是找到王介山或者严文昌等人拜门子,通过他们再和贸易公司搭上线。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利益关系。

  这种事情完全是靠个人把握,拿得多了那叫受贿,可一般土仪特产之类的馈赠就是阿德手下的反贪局也管不着。严文昌对此是有所选择,价值太高的不敢收,或者收下以后打报告,小东西就欣然笑纳了。

  而王璞则是无论价值高低一概拒绝,从没有收受过那些商人一分一毫。连他自己每月的工资奖金都小心积攒起来,每隔一段时间就托人带往大陆,往家里寄钱。

  在其它方面,这边也渐渐觉得此人并非那种完全不通世务的穷酸,只是从前眼界比较窄,见识不多——当然是相对于现代人来说,在思想上难免有些钻牛角尖。而在和短毛接触多了,特别是当王璞逐渐习惯用短毛的方式来考虑和处理问题以后,他的才能就慢慢展示出来。

  王介山的形象在某种程度上是代表了崇祯初年的东林党——这时候他们还刚刚经过和九千岁魏忠贤的艰苦斗争。这些能够顶住阉党压力坚持下来,有资格被称为“东林”的官员多多少少还是有一股子信念支撑的。

  “东林党人真正坏事,还要在崇祯朝的后期,乃至于南明弘光时期,他们在朝廷中掌握了更多权力,也要为国家的主要决策负责以后……连续几场大败仗,事情越搞越糟,这才暴露出这帮读书人长于清谈,短于实事的缺点。在此之前他们大都是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