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后记(一)_民国之文豪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头,顿时有七八个黄包车夫招揽生意,殷切问道:“先生,坐车咩?”

  “去太平山。”周维烈随便选了一辆。

  香港和英国仿佛是两个世界,街道上不仅有飞跑的黄包车,慢吞吞如龟爬的电车,还有拉着货物的牛车和驴车。许多奔跑嬉戏的街童,居然浑身上下光溜溜的,似乎家里连衣服都买不起。

  穷,香港非常穷,跟“东方之珠”完全扯不上边。

  车夫边跑边问:“先生到太平山哪里?”

  周维烈道:“去山脚坐缆车。”

  “山顶好风光,大半个香港都能看到,”车夫笑问,“先生是留学回来吗?”

  周维烈顺口回答:“是的。”

  车夫说:“那先生有前途,喝过洋墨水的都能赚大钱。我的崽就在周先生的希望小学读书,成绩很好,等长大了我也送他去留洋。对了,先生贵姓?”

  “姓周。”周维烈道。

  “哦,还跟周先生是本家,”车夫嘴碎道,“周先生是大好人嚟嘅,办学校不收学费,专门照顾穷苦人。我的崽还会说国语,说得可标准了,比很多大陆来的人都更会说。”

  50年代的香港,国语是社会通行语言,因为大部分香港人都是从大陆逃难来的。香港电影也基本是国语台词,主要票房市场为台湾(前几年还能卖去大陆),粤语电影要到70年代初才渐渐成为主流。

  周赫煊已经搬来香港十年,除了开矿设厂和走私物资到大陆以外,他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兴办教育。

  创办私立中学和大学就不说了,周赫煊还在香港办了30多所希望小学。此时的香港学校数量有限,大部分小孩都无法读书,周赫煊的希望小学就成了穷苦人家的首选。

  周赫煊在办教育时掺了私货,但凡是他出钱创立的学校,学生必须会听会说国语,期末还有国语的口语考试内容。

  ……

  太平山顶,周公馆。

  周维烈按响门铃,门房老头揉了揉眼睛,突然欣喜道:“是大少爷回来啦!”

  “杜叔好。”周维烈笑道。

  “少爷还是那么有礼貌。”门房老头笑呵呵道。

  花园里几个小孩儿正在奔跑嬉戏,看到周维烈走来,他们顿时喊道:

  “大伯!”

  “哥哥!”

  年龄最大的两个都是周赫煊的儿子,去年周璇还生了个小女儿。至于喊“大伯”那个,则是婉容的亲孙子,周硕明在18岁的时候就结婚生子了。

  周家二少爷周硕明读书不成,做生意也不行,唯一的优点是长得又高又帅。这货在读大学的时候,就把香港首富何东的侄孙女搞大肚子,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结婚——这也算香港两大家族联姻了。

  大学毕业后,周二少爷即进入家族公司任职,结果连连把事情搞砸,气得周赫煊把他扔进希望小学当老师。可周硕明居然在学校泡女老师,被他老婆知道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