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四十八章 八方诸圣共候此战_文圣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间。

  或者说,他们也没有那个实力。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于是在沉默片刻之后,陆羽突然问出了这么一个问题:“依你来看。谁能赢?”

  这一次,梁红玉不再保持模棱两可的态度,而是非常肯定地说了一个名字。

  “苏轼。”

  既然继续追究战斗的缘由已经没有了意义,那么关心此战的胜负,便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实际上,如果此时苏文能在此观战的话,他的答案恐怕也跟梁红玉是一样的。

  不是因为苏轼是他的太爷。

  而是根据葬花岭一役的细节。

  那一日,是王羲之与苏轼两大山脉百年来的第一次碰撞,也是凝神境与神笔境的第一次相较高下,最后的结果看似是平手。

  但实际上,苏文却是知道,苏轼赢了。

  因为王羲之挥手书了一副字帖,而苏轼自始至终都未曾诵词。

  高下立判。

  但此时此刻,于饮马湖畔方圆百里之外,却有人提出了不一样的观点。

  “此战词圣危矣。”

  说话的人族六首之一的刑师。

  之前说,今日是一个值得欢庆的日子,因为这是百十年来,人类圣阶以上三大强者首次聚首饮马湖畔,其实这样的说法并不完整,更准确地说,这同样是人族六首自圣战后初次同聚一地。

  但很明显,至少从今天这六个人所站的位置来看,所谓人族六首,却也并非都是一条心的。

  帝师的身边站着宁师和鸣师,自成一个阵营。

  而在刑师的身边,则站着怜师和言师,虽然没有公然站在帝师的对立面,却显得井水不犯河水。

  刑师作为刑讯、查案之宗师,凡事最看重的是证据,如果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撑,他通常是不会轻易下出结论的。

  所以此时他既然断定苏轼必败,则一定有他所认为的,绝对充分的理由。

  而他的依据,则因为书圣王羲之成圣的时间比在场的大多数人都要晚,当然也比苏轼要晚,同时,王羲之也是昔日百圣当中年纪最长的一位,更是迄今整个圣域中活得最久的一位。

  所谓修行,便是在修时间。

  而且虽然王羲之的起步很晚,但却偏偏比绝大多数人都更早地看到了圣阶以外的景色,紧随于苏轼之后跨出了令众圣为之羡艳的那一步。

  这说明王羲之的智慧冠绝群圣!

  当苏轼以紫金才气加身,得以封获词圣的时候,是在天圣历三年。

  而王羲之成就书圣是在什么时候呢?

  天圣历三十三年。

  两者整整相隔了三十个年头。

  可是,当王羲之突破圣阶桎梏,踏入神笔境的时候,距离苏轼成就凝神境过去了多久呢?

  只有一年!

  这代表着什么?代表着王羲之的文位境界的提升速度其实是远胜苏轼的!

  所以刑师断定,今日一战,王羲之一定能抢先看到比神笔境更加深远的那条圣道,从而一举得胜!

  面对刑师的这番推测,鸣师虽然并没有开口反对,却在不经意中将目光落在了帝师的身上。

  事实上,此时不仅是鸣师,就连宁师,以及刑师那边的三个人,都在看着帝师。

  因为帝师是人族六首中的最强者,相比于刑师的理论依据,其实帝师更有实战的发言权,因为他距离王羲之和苏轼的境界更近一些。

  但很可惜,对此,帝师并没有当众发表自己的意见。

  只是在心中悄然一叹:“我希望,是两败俱伤!”(未完待续请搜索飄天文學,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