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九十七章 多事之秋(九)_重生之雍正王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噶礼所说的绳匠胡同,便是徐乾学当日在京的寓所。曹寅于此事也有耳闻,徐乾学借着士林高望,又受康熙赏识信重,每每籍着提拔寒门子弟邀名于朝,故便有应试举子纷纷租住于此间,每日待到五更天徐乾学上朝之时,便在房中高声诵读诗文,有意教他听见,几日之内徐乾学必会找上门来。倘此人多少有些才干,徐乾学便会设法相助于其。徐乾学其人,在江南的声望远甚京师。“昆山三徐”一门兄弟三鼎甲,还有他那一领江南学术巨擘的舅父顾炎武,单家世这一样便足以为他添辉,供天下士子仰盼。然人各有秉性,徐乾学又在朝浸淫多年,翻覆在明索二党之间,有些事却是身为读书人不耻的,李光地对其便屡有‘谲诡奸诈’的憎诟,而曹寅虽其相交颇厚,却只是些诗文唱和,政见上却并不合流,想噶礼也是知道,故而在他面前诟病徐乾学时,并无半分的顾忌。

  当下,曹寅也是抚案起身,肃然道:“若此事为真,便是以私废公。健庵(徐乾学号)未免有失为官之人的操守了。”曹寅朝上一拱手,言辞甚正,“主子宽仁为怀,更是存了恤免老臣之意。只是,我辈却不可以此心度主上。再者,那徐氏纵有私心,也终不比以金钱贿买功名,败坏国家公器来的贻害甚深。江南科场之事,实不可不彻查。”

  “闹得沸沸扬扬的,又有什么益处。照本官看,这案子倒不如就在江南几省中选一二大员,就地访查来的好。?亭是怎么想的?!”噶礼语意淡了下去,他的神色也分明有些冷淡。他的一切本意,都是欲借着这场科案,将他在两江官场的腹心之疾挑明了在百官面前,再从康熙处一并肃清。真要掰扯明白了卖举的个中情由,且不说自己处要担什么样的过失干系,让天下人都看清了国家举材糜烂至斯,那才真是朝廷的没脸。再来,他自己也并不信朝廷能将这案子查到水落石出,这些日子据他查证,此案牵涉地方大员之深,原是连他都未曾料及的。想将来不论是什么人来查,就算查明白了,又有谁敢一道题本给京里奏过去?是以,这话里还透出几分讥诮的意味。

  “主子圣鉴,我又哪能妄自揣度的,能怎么想……还是等旨意罢。”曹寅一笑,便敷衍而过。噶礼之意,曹寅并非听不出来,他既能如此做派,便无非是想在江宁、苏州两织造间问个一致口径,想必李煦如今陷进去的深浅,远超出他的想象。

  噶礼教曹寅说得一噎,倒还忍着没有发作,曹寅这里也并不想将噶礼得罪得太深,这督抚之争他虽不想介入其中,但又不得不弄分明了奏与康熙,两下里处着,很有些里外不是人的味道。见噶礼拧着两道眉头不语,便照着噶礼一拱手,将话稍稍回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