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冷处理_逆天明末三十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们点好处罢了,当年北宋和大辽,南宋和大金不也是这么过来的吗?而李自成这帮子流贼,也就是在西北成点气候,放在富庶之地,他们也没那么多流民可用。在温体仁心目中,如果非要做个比较,流贼比建虏的危害大,建虏打了就走,流贼可是持续肆虐,就问问朝堂上的诸公,谁在全国各地还没有个产业,就是他温体仁也有家人操持的温氏财产散布在各地,西北虽然没有,可流贼若是不识相,继续往京师附近靠近,就会影响到他温体仁的产业了。

  而卢象升一直的观点都是抗击建虏,完全跟温体仁的想法背道而驰,这样的人和他背后的一群势力必须要打击,同时卢象升属于东林党,是不是可以借此机会进一步削弱东林党和清流的势力。想到这里,温体仁抬头看向崇祯,正好迎来崇祯询问的目光。温体仁咳嗽了一下道:“陛下,对于次辅的问题,微臣倒是有些想法。”崇祯欣慰道:“首辅但讲无妨。”温体仁道:“杨嗣昌乃是西北督师,也是军政最高长官,虽然有劣迹在前,但是不能否认他代替傅宗龙把控全局的事实,而高起潜是监军,两人联名上奏,折子的真实性不用怀疑。此战结局如此,若是说一句公道话,卢象升和天雄军也是防不胜防,建虏入关是谁也想不到的事情,若是排除建虏,说不定流贼已经被剿灭,况且原先朝廷调卢象升去陕西就是剿灭流贼,所以本质上说,卢象升所做也无可厚非,但是。”温体仁话锋一转,“但是卢象升虽不能预料清兵入关,可冒进贪功却是事实,从这一点讲,天雄军全军覆没跟他有极大关系,天雄军不是他个人的家丁,而是朝廷的底子,往大了说,卢象升这是辜负了陛下和朝中诸公、天下百姓的殷切期望,但念在他已经战死,并且尸体还被建虏掳走,也不知道会起到什么负面作用,因此微臣建议,不褒奖,不给谥号,全当无此事,抵消卢象升尸体被清兵掳走的影响,对于此战不做宣扬,冷处理即可,也避免了此事带来的消极影响,甚至是动摇军心民心。”

  温体仁话音刚落,王永光、李康先等人便是对温体仁投来了五体投地的目光,这一招釜底抽薪用的实在是太漂亮了,本质上好像处处都在为朝廷着想,防止天雄军失败和卢象升战死的事情影响大明的军心士气,以便朝廷从长计议,重新调集兵力,补漏补缺,将这次战役的不利结果和负面损失降到最低。可是如果细细一想,便能参透温体仁此计的毒辣之处,因为按照朝廷惯例,像是卢象升这种级别的官员战死,一定会有谥号和褒奖,哪怕是吃了败仗,但是卢象升毕竟是文官,一直以来就有文官殉节会得到谥号的传统,崇祯皇帝就是对卢象升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