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一百五十六章 经济发展_逆天明末三十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衙闹事,最大的一次发生在七月中旬,几家平时不怎么老实,抽水抽的比较狠的牙行老板看到新成立的牙行分走了他们大量的生意,心生怨念,纠集一些青皮流氓去徽商总会的牙行门口闹事找不痛快,这不是找死吗。也没动用正兵营,刘毅让一个连的民团战士穿上镖师的衣服,冒充徽商总会的人,冲到街上把这些人打了个半死,以雷霆手段平息了这场风波。自此之后没有牙行再敢闹事,都乖乖的纳入徽商总会的体系下,刘毅和王嵩还有阮星这太平府的三巨头达成协定,非常之时当用非常手段,太平府需要的是稳定,一切的目标都是维持稳定,所以任何跟军队跟总会作对的人都必须强力清除,不能任由他们发展。对此王嵩是乐意的,他自己从一个七品繁昌知县,一路坐飞机似得几年时间就爬到了现在的高位。这都得益于谁啊,还不是刘毅,所以既然刘毅提的是好事情,那他就没问题。

  私下刘毅更是和阮星说过这么一番话,现在的太平府官衙就是军政府,府衙背靠青弋军这棵大树,而总会更是和青弋军密不可分,老百姓的日子蒸蒸日上,这么好的良性循环,如果有人胆敢破坏,他刘毅不介意让他们吃铳子。

  数年后大名鼎鼎的太平十三行响彻整个江南,他们的触角不仅在南直隶,最远甚至伸到了两广,而阮星也将十三行剥离出来成为总会下属的一个大分会,命名为徽商中间交易所。

  除了这些,随着造船厂和工坊生产力的进一步爬升,大量的工人缺口开始出现,太平府本地的劳动力已经出现了捉襟见肘的局势,还是一样的情况,大量周围府的劳动力开始涌入了太平府,刘毅跟王嵩商议,这些外来人口的涌入必须要进行登记备案,到了崇祯元年底,在府衙的不懈努力下终于成立一个办事新机构,特将这个新机构称之为太平府城劳务局,劳务局由知县史可法担任局长,你还别说,史可法在治理民生这一方面确实有一手,也许是年轻人想法点子比较多,史可法非常有创造性的发明了一个红本本,叫做暂住证。

  所有来太平府打工的外地人必须经过劳务局备案然后下发暂住证,并且,太平府三县统一的在每个县城的西南角征收一大片土地,然后由青弋军和徽商总会联合出钱盖上一批普通砖土房,将这些外地进城务工的人员统一安置在这里。当然不是免费的,每一个独立房子不管入住多少人,一间房统一收费每月一钱银子。所以这也带来了一个负面影响,有的贫穷人家为了省钱,往往是好几户人家挤挤住在一个房子里面,久而久之,气味难闻,卫生环境也堪忧,很多太平府的居民戏称这里为城中村。

  而原先在芜湖县城和码头那边做劳务这方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