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四百三十四章 援军之争_逆天明末三十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数。户部拿不出来。从工部的角度也是一样,军械军备跟户部是一样的道理。本来孙承宗,毕自严,刘廷元三位大佬支持,这个方案应该能获得通过。就连崇祯自己也倾向于这个方案,自己带头节衣缩食,除了外罩的龙袍,内里的衬衣都是带着补丁的。自己的周皇后也和寻常妇道人家一样,在坤宁宫缝缝补补,亲自给自己还有皇子们修补衣裳。崇祯更是严格要求自己,每日早饭必定是一个白面馒头,一碗稀粥。中午只吃一荤一素一汤,晚上亦是如此,就连夜宵也是能免则免。

  作为大明帝国的皇帝晚上竟然饿着肚子办公,就连王承恩在一边伺候的时候都是暗自垂泪。为什么圣上如此苛待自己,国事仍是如此艰难。所以从省钱的角度来说,崇祯自己举双手赞成。但是孙承宗的意见遭到了兵部尚书梁廷栋,吏部尚书王永光的强烈反对。这二人反对却不是为了大明朝的利益,特别是梁廷栋,根本就是从自己的个人角度出发。孙承宗作为辽东督师却一直挂着兵部尚书的衔,他的话比自己的话在圣上心中还管用。梁廷栋一直想要扳倒孙承宗,恨不得看到孙承宗失败,至于几万关宁军和关外军民的死活关自己什么事?都是些贱民而已。只要自己能坐稳大明朝兵部尚书的位置,一切都值得。而王永光作为老对头,自然容不得孙承宗在外还能深刻影响朝政。两人一拍即合提出了反对的理由。

  (渔夫按,很多人觉得既然都能做到一品高官了,就算是搞政治斗争也不会拿整个大明朝开玩笑吧。大明朝被他们折腾灭了,自己不也完了吗,有什么好处呢?关于这个问题渔夫自己也无法理解,明末的东林党和无耻文人们真的就是这样,渔夫有时候觉得他们好像弱智一般。好比蛔虫寄生在人体中是为了吸取人体的养分,可是你如果把人弄死了,自己不也死了吗?这么浅显易懂的道理,为什么明末的这些人就不懂。为了搞死一个竞争对手,把整个大明毁了,这真的是政治智慧吗?呜呼哀哉!)

  偏偏两人的理由还头头是道,并且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利益。他们提出,第一,去年在蓟镇的事情上已经吃过亏了。金兵无比狡猾,现在大军就压在长城外面,焉知他们没有留后手?如果贸然的将山海关到开平一线撤防,这个真空谁来填补,即便是填补,短期内能不能到位?如果不能,金兵故技重施又从长城突破怎么办?又要来一次己巳之变吗?况且袁崇焕在时,皇太极是实施了声东击西的策略的,骗过了宁锦防线,这次难道不会是他在用计吗?

  第二,蓟镇兵马主力在去年的战斗中几乎全部损失,后面补充的新兵没打过仗,把他们贸然派到辽东是福是祸?如果皇太极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