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六百四十二章 定论下_逆天明末三十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个兵部侍郎的头衔也好,既然梁廷栋终究是要被换掉,那么就要多储备几个兵部侍郎,这样随时可以替换,魏中云此人性格不行,不能担当大任,傅宗龙被外调,如果回朝的话倒是可以实授兵部尚书,可是在辽东局势没有稳定下来之前肯定是不行,卢象升又被调出去了,那兵部尚书由谁来接任比较好呢。崇祯看看百官,暂时先不考虑这个问题了,趁着孙承宗在就先将辽东的事情定下来再说。

  看到崇祯的脸色好了很多,傅宗龙一颗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方才还不知道自己说错了哪句话,惹得崇祯不快。不过阁老三言两语就化解了局面,想必自己应该犯得不是什么大错。崇祯听完了孙承宗的话,问百官道:“诸位爱卿,阁老提议傅宗龙出任辽东督师,卢象升出任辽东巡抚,不知诸位可有异议啊?”百官互相看了看,方才傅宗龙一席话让很多人折服,确实是保险的计策,而且傅宗龙也是五旬的人了,说话做事自然是张弛有度,非常沉稳。五旬的年纪做督师应该是可以的,不像孙承宗,年纪大了精力可能会跟不上。

  温体仁和周延儒心中却是非常不愉快,没想到孙承宗竟然节外生枝,温体仁自然是不用说。本来周延儒也就是有保住孙承宗的心思,可是没想到孙承宗竟然又推荐了一个傅宗龙,这么说来,傅宗龙岂不是打上了孙承宗的烙印,这样一来会不会又多出一个强大的对手,但是傅宗龙的几个对策能看得出来他是有真本事,这样的人如果用好了也是周延儒的功绩。周延儒决定先看看风向再说。

  崇祯话音刚落,徐光启立刻道:“臣附议,孙阁老所推荐之傅侍郎,老成持重,所献三路并进之策乃辅国良言,若是朝廷能依照此方略行事,数年时间辽事定会有翻天覆地之变化,臣以为,可行!”随后礼部和朝中支持孙承宗的官员纷纷附议,乔允升和刘廷元没有意见,如果真按照傅宗龙的方略走,刑部和工部其实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特别是工部,反而减轻了不少压力,谁不知道南直隶新军的兵器都是他们自己弄得,工部提供的东西他们也看不上。既然傅宗龙有意加强新军,那就让他加强好了。不过毕自严倒是没有说话,傅宗龙的这几项提议虽然好,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归根到底还是要户部提供大量的银子,不管是编练新军,还是筑造城堡,还是联络外部势力,这方方面面都要用到大量的银子,如果没有银子支撑,他们什么事情也办不成,这不是要把他毕自严给逼死吗?

  六部有三部赞成,一部中立,剩下的几人看温体仁的风向行事,王永光和曹于汴都没动,显然是不太支持,不过这时候有一个人表达了对傅宗龙的支持,这个人不仅是崇祯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