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六百九十五章 漕运定论下_逆天明末三十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毅呵呵笑了笑,在陆军学院多读书还是有用的,这些说辞都是自己从书上看来的,前人已经给自己总结好了,自己只不过拿过来用用而已。没想到就这一番话能让王先通折服,也难怪,集合了四百多年智慧的书籍,意识思想肯定要远远超前于现在。

  刘毅说道:“既然如此,方才我说的几个观点不知道总督大人意下如何,这漕运的事务就一并交给下官负责,下官对着阳明先生的手书保证,一定知行合一,格物致知。”王先通点了点头,“也罢,通俗一点说,不拿出来遛一遛,怎么知道是骡子是马。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本督相信刘大人这一回,一切就听刘大人安排,若是真的能恢复漕运,我这个挂名的总督也算是与有荣焉。所有关于漕运的资料都在衙门的府库中,刘大人可以尽管派人来取,里面有详细的水网舆图,常盈仓配置,船厂图纸还有水利文献等等,都是前人累积下来的,对于治理漕运有莫大的帮助,这些东西这么多年我都没有用上,希望刘大人能将其好好的利用起来,为大明的百姓做一些实事。”

  刘毅道:“这个请总督大人放心。下官一定说到做到,还请总督大人静观,对了,另外去讲武堂看一看的事情总督大人意下如何?”王先通想了想说道:“既然总督衙门要搬迁,我肯定也是要去南直隶的了,漕运衙门也没人管,搬迁这种事情在以前算是大事,可是现在恐怕我的折子递上去,上面就会给扣下。所以也不会有人管我去哪里办公了。都到了太平府,漕运事务又都交给了你,那我岂不是真的无所事事了,这可不行,这些年我歇够了,也想出去做一点事情,尽一点力,讲武堂我肯定会去看一看的。”

  刘毅心中大慰,这太好了,王阳明的本事刘毅是知道的,既然王先通是王阳明的传人,那么最起码理论知识还是非常扎实的,讲武堂正需要王先通这样的大家坐镇,这样史可法也就不会那么辛苦了,对于军官们的政治教育也就有了着落。不用光靠那些年轻的教员了,而如果王先通能给这些年轻的教员们培训培训,自然是事半功倍。而且还不用担心队伍变质,因为王阳明的心学就是脱胎于孟子,孟子曰:“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君王是放在最后一位的,也就意味着,孟子并不认为君王比人民还重要,而王阳明正是秉承了这种观点,王阳明认为,只要能做到致良知,知行合一,人人皆可为尧舜,这样的观点正好和新军的价值观不谋而合,新军的将士们不是皇帝的快刀,而是全天下百姓的子弟,他们的任务就是保家卫国,一切以人民为重,为人民服务。这不正是王阳明的核心观点吗?

  刘毅叫好道:“那就多谢总督大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