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九十九章 对饮闲谈晓真意_推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瑜这么一提醒,李秘难免要想到,吕坤知晓群英会内幕不假,难道说周瑜等人是因为吕坤知道群英会的秘密,才用妖书案来要挟吕坤?

  但李秘仿佛已经习惯了,不再跟着周瑜的思路去考虑问题,此时便朝周瑜道。

  “我非但见过吕坤,还遭遇了程昱这个人脯王,以尔等的作风,将吕坤杀人灭口更方便快捷,又何必闹妖书案?”

  周瑜也呵呵一笑,朝李秘道:“不错,你脑子倒是挺快,这段时间也算没白忙活,对我群英会倒也了解了不少,但我实在告诉你,自以为是的人往往都是蠢物,自觉已经知晓太多,但实则根本就是一无所知!”

  周瑜顿了顿,而后凝住笑容,直视着李秘道:“你再好好想想?”

  李秘抬手喝了口酒,却满不在乎道:“我想这些作甚,我一个小小捕快,妖书案跟我又有甚么干系!”

  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李秘还是心思飞转,将这其中关节想了个通透。

  妖书案之所以发酵起来,无非是因为涉及到了皇帝立储的事情。

  而在立储的立场上来看,文武百官几乎都站在了统一战线上,尤其是文官,他们坚持长幼有序,应该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

  而皇帝陛下则万分宠爱郑贵妃,想要照着郑贵妃的意思,册立福王朱常洵为太子。

  据说郑贵妃还趁着皇帝陛下醉酒的时候,让皇帝陛下写了一道保证书,保证以后一定册立朱常洵为国储!

  大明朝的皇帝可都是非常有个性的,如嘉靖皇帝,起初并非因为迷信修道炼丹才不理政务,而是因为与大臣们怄气!

  是的,就是怄气!

  这位皇帝与文武百官的恩怨纠葛也是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的。

  明武宗没能生育子嗣,驾崩之后,太后和文武们就商量着,让武宗的堂弟,兴献王的儿子朱厚熜依照“兄终弟及”的祖制,继承了皇位,改年号嘉靖,便是嘉靖皇帝了。

  嘉靖当了皇帝之后,很快就发现一个问题,他是武宗皇帝的堂弟,但却需要尊明孝宗为父亲,也就是皇考,而对于亲生父亲,他只能改口叫叔叔!

  因为以名臣杨廷和为首的文武百官,希望将武宗和嘉靖的堂兄弟关系,变成亲兄弟关系,只有这样,皇位继承才算正统,才算是名正言顺。

  但嘉靖也有自己的难处,改口将伯父尊为皇考,亲生父亲却只能叫叔叔,这在古时是非常不孝的,而不孝可是道义上的大罪,更何况还是皇帝!

  这场史称“大礼议”的扯皮持续了三四年,虽然嘉靖皇帝最后赢了,但与文武百官的梁子算是结下了,所以他便躲在内宫之中,与文武百官玩躲猫猫。

  虽然他不上朝,但并不代表他不做事,事实上嘉靖皇帝是非常聪明而腹黑的一个皇帝,时常躲在暗处,朝臣急得抓耳挠腮,忙得焦头烂额,他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