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九十五章 坚持己见查到底_推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烟雨如幻,青山秀水之中,大片大片的桑田如巨大的绿玉,镶嵌在大地之上,只是那蔡葛村便如长满苔藓的一只老龟,有气无力地趴在河岸上。

  村中的房屋便如龟背上的苔藓,又破又旧,看着难免让人有些心酸。

  不过在村子后头的山脚下,却有着不少小楼,也有青瓦白墙的大户人家,周遭也有不少新建的瓦房。

  进入村子之后,连曹建安三人都感到有些惊诧,因为村子前面那些“龟背苔藓”旧房里头,根本就没再住人,村民都搬到山脚下那些新房里去了。

  此时李秘才真切感受到,周瑜给这个村子带来了多大的实惠,当他听姚氏等人说起,周瑜帮村民们改进了织机,使得他们收入大增,日子好过百倍之时,李秘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如今算是彻底见识了。

  走在平整的铺河沙村路上,也不见任何泥泞,李秘等人也不由满心感慨,若大明朝多几个这样的周瑜,老百姓的日子也就好过太多了。

  当今天子早年也是励精图治,万历前十几年,国力昌盛,史称万历中兴,而大明朝历史上并不多见的对外战争胜利,也出现在万历,便是万历三大征。

  由此可见,万历还是非常睿智的皇帝,只是因为他有脚疾,与朝廷文武官员又产生了不少矛盾,以致于心灰意冷自暴自弃,才荒废朝政,使得官场腐败不堪,百姓度日如年。

  李秘已经适应了这个时代的环境,他也早早便有意识,有针对性地通过这个时代的消息途径,来了解这个时代的局势发展,而不是依赖自己那点可怜的历史知识储备。

  所以当他见到这个焕然一新的蔡葛村之时,对周瑜的那种心态,也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无论这个周瑜大都督是真是假,他确确实实给蔡葛村的百姓,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收拾了心情之后,李秘也在曹建安三人的引领下,来到了里正的家中。

  太祖朱元璋是穷苦出身,对官员也没甚么好感,反倒对百姓很亲近,虽然他卸磨杀驴,诛杀功臣,但对百姓确实有着大恩惠。

  他不太重视朝堂上的衮衮诸公,但对里正和粮长之类的芝麻绿豆,却非常的尊重,每年都会召见这些地方粮长,因为他知道,这些基层的人,才能够做出实事,他们是群体最大的,也是政策的最终执行者。

  也是因为大明朝喜欢遵循祖制,所以里长在村里的地位非常高,甚至在县衙里头,也不会受到鄙夷。

  蔡葛村的里长名唤蔡续宗,是个四十出头的精干男子,正是年富力强的时期,家中上老下小,虽然只是里长,但他竟然也纳了一房小妾!

  上回姚氏和村里老六等人被传唤,就是蔡续宗带着去的,他自然是认得李秘的,虽然李秘穿着捕快的差服,但知府和推官都要征询李秘的意见,蔡续宗等人看在眼里,自然以为李秘是微服私访的巡按之类,否则怎么可能得到知府和推官如此敬重?

  而曹建安三人乃是推官衙门的巡捕,时常下乡办案和巡检,彼时也是需要里长配合,所以大家也都并不陌生。

  蔡续宗对曹建安三人自是毕恭毕敬,见得曹建安等人对李秘都俯首帖耳,这位里长对李秘自是不敢托大的。

  李秘来此之前,早已想好了调查的方向,毕竟周瑜已经随军出征,早日调查清楚,李秘也早点安心,此时也不啰嗦,当即朝蔡续宗道。

  “蔡里长,我有些问题,想要问一问姚氏,劳烦带我们走一趟吧。”

  “这...”蔡里长闻言,脸色有些难堪,虽然只是一闪而过,但还是让李秘敏锐地捕捉到了。

  不过他也没迟疑太久,便带着李秘等人,往村头走去,最后来到了一座破旧的土房前面来,然而李秘见得此情此景,却是大皱眉头。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