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十二章 潇湘馆的姑娘们被书院包圆了_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洪武八年的第一天,当别的老百姓们还在欢度春节的时候,朱启便参加了第一次以祭祀为主题的大朝会。

  年初一的大朝会只有明朝在京官员,五品以上方能参与,除了明朝官员之外,还有来自周边各国的使臣们,虽然没有后世万国来朝那般的盛况,但作为东亚的绝对核心区域,无论是任何政权占据了中原地区,便可以自居天朝上国,其余小国家得到消息,也会第一时间过来纷纷朝拜。

  而明朝又承袭汉唐的朝贡体系,对于周边小国的朝拜自然是不会拒绝的。

  朱元璋对自己很勤俭,但对外国事方面,该隆重的还是得隆重起来,毕竟这代表着国家的脸面,天朝上国的尊严。

  在朝会上,朱启也是身穿着王爷的衮服,站在朝臣之前,听着朱元璋在前面念完了祭文,然后跟着一起山呼万岁,在进行朝拜。

  而后是各国使节奉上朝贡礼品,大明再回赠礼物,多半是要比朝贡礼品好一些的东西。

  可能有人要说了,啊,你这朝贡系统多亏本啊,人家送的东西不值钱,你送的东西那么值钱,我们不是亏大发了吗!

  确实,表面上来看这可能确实有点亏,但实际拆开来分析,可就一点也不亏了。

  朱启也是今天才知道,原来各国使节除了来朝贡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做生意”!

  大明的对外贸易,百分之九十的份额都是国家垄断,而作为商品原产地的中原王朝,和任何国家的交易,基本都是可以肯定保持自己的贸易顺差的地位,而朝贡体系,便是维持这种国家贸易的形式,同时也是大明和该国结盟的标志。

  可不是每一个国家都能朝贡的,比如如今还盘踞在大理的段氏,就曾经有过朝贡大明的念头,但朱元璋压根就不接受的,先不说你段氏现在是北元朝臣,朱元璋的眼睛里可容不下一个异姓王。

  大理段氏无非就是想继续主宰大理,才想着朝贡,朱元璋志在统一天下,怎么可能接受呢?

  有数据统计,在朝贡体系最繁盛的明宣宗时期,全世界有将近百分之七十的白银和铜都流入大明,而到了万历年间,算上美洲大发现开采出来的白银,全世界百分之八十五的白银,同样流入了大明。

  可惜的是,这种对外贸易的巨大好处,不再由皇帝直接掌握,而是在一群贪婪的文官们的蛊惑之下,逐渐流入了到了士大夫阶层的手中,而后的发展就不用多说,国家和皇帝穷疯了,那些士大夫们吃的满嘴流油,最后被流寇和满清抄家,直接把满清给抄发了,光是抄家所得,就抵得上大明接近十年的府库收入!

  若有这些钱,哪还有什么李自成?哪还有什么清军入关啊?

  后来入主中原的清朝也继承了对外贸易的优势,在鸦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