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一十三章 海堤_南国江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小事务嘛,倒是有一件需要殿下亲自过问!”高勖接着道。

  由于军务繁忙,所以发到军前的政务杨渥一般也是让高勖总揽。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将来杨渥开国的话,有资格担任宰相或者首辅大臣的职务的,目前还只有高勖比较适合。

  一来高勖资格足够老,乃是和袁袭、戴友规一同投靠杨行密的;二来,高勖本来就担任过很长时间的掌书记,淮南的大小事务他都处理过,而且最近又负责统兵司的事务,对军务有一定了解;三来最近推广占城稻的事务已经为他攒足了功劳,让他担任首辅之职务是目前最合适的。

  除了他以外,其他的文官里面,周隐脾气太直,殷文圭能力似乎有些不足,严可求资历功劳都不够,骆知祥和陈彦谦等人就更不行。

  这样一来,除非杨渥准备让武将担任首辅大臣,否则就只能让高勖来。因此,这段时间杨渥逐步让他接触更多的政务,以为日后做准备。

  “殿下,事情是这样的,前段时间海陵传来消息,说是当地海堤年久失修,多处溃决,使得海潮倒灌、卤水充斥,不仅淹没了大量良田,而且毁坏了当地的盐灶,所以当地官员上书请求重修捍海堰。”杨渥一听当即引起了重视。

  淮南如今的税赋改成征收实物以后,现钱的来源就主要依靠盐、和茶这两项专卖。

  而茶专卖且不说,光是盐专卖,每年给淮南带来的收入就达到一百多万贯,占到淮南每年收入的五分之一。

  更重要的是,这每年一百多万贯的收入还不是盐利收入的最高峰,唐末天下大乱之前,淮南盐利收入每年可以达到三百万贯。

  如今虽然因为天下战乱,人口大量损失的缘故,导致食盐收入减少了许多,不过按照杨渥的估计,江淮盐场的收入应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首先一个就是晒盐法,如今的淮南使用的还是古老的煮盐法,也就是将卤水放在锅内用火熬煮成盐,这种办法不仅产量少,而且成本极高,特别是消耗木柴量大,煮成一石盐就要消耗木柴约四百斤左右。

  再加上高昂的运输成本,以及为了保证各方利益而不断加价,所以这个时代盐价高不是没有原因的,带来的问题就是很多百姓吃不起盐,以及私盐泛滥。

  所以杨渥估计,若是能将煮盐改成海水晒盐,肯定能大幅度提高产量,降低成本,从而减轻百姓负担,增加盐利收入。

  第二点就是重修海堤,江淮盐场濒临黄海之滨,如今的海堤还是一百多年前由淮南西道黜陟使李承负责修建的,因为年久失修的缘故,经常出现海水倒灌的现象。

  若是能重新修筑堤坝,解决海水倒灌的现象,不仅能大大造福当地百姓,还能减少盐场的损失。

  所以这两点其实是杨渥很早就想去做的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