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零二章 好消息、坏消息_脸谱下的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往西?”

  同样的问话,带着不同的情绪。

  俞大猷诧异于倭寇的动向,居然没有攻苏州而是去了湖州,而钱渊欣喜于徐海没有选择松江,那华亭县受到的压力将大幅度减轻。

  “恩,武康城破,倭寇洗城。”唐顺之痛苦的摇摇头,“生灵涂炭……”

  用不着看地图,对附近地域很熟悉的钱渊在心里算了算,脱口而出,“无锡……常州府。”

  仔细看了地图之后,俞大猷脸色难看的点点头,“也可能是苏州府,倭寇胆子太大了……”

  武康位于桐乡县的西侧,倭寇很可能北上沿太湖攻长兴、宜兴、武进,然后绕行攻无锡,威胁苏州后侧,那样的话,整个太湖流域附近城镇都将遭倭寇洗劫。

  长久的沉默后,俞大猷起身整理衣着,朝着钱渊深深行礼。

  “俞某人竭力收拢残卒,接下来一段日子,还望钱公子相助。”

  俞大猷是个聪明人,非常清楚军队的战力并不仅仅只靠士卒手中的刀枪剑戟,这段时间守军的士气高昂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钱渊理政手段的高明。

  “没问题。”钱渊一口应下,但随即道:“两个条件。”

  “第一,要银子,没有银子,不会有人竭尽全力,之前晚辈是以洗城为挟,这一招只能用一次。”

  唐顺之点头道:“没问题,我负责……嘉兴府富庶,老夫舍了这张老脸,必使你后顾无忧。”

  “第二,要人。”钱渊解释道:“不是几十个人,而是很多很多人,收拢来的百姓晚辈会做一次筛选,能用的都要归于晚辈管辖。”

  “没问题。”俞大猷点头,“另外桐乡县已然解围,运河仓库未破,粮食不缺。”

  有人有钱,有一批忠心的手下,十多天也磨练出一批勉强凑合能用的管理人员,为军队提供后勤的难度并不大。

  接下来的五六天内,钱渊几乎天天晚上熬到深夜,临时居住的房间内满是纸张,上面写着各种别人看不懂的数字和表格。

  收拢来的残兵已经有数百人了,百姓也有两千余,钱渊将粮食、银两调配尽量做最优化处理,保证一部分难民的基本生存,让有能力的难民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几天后,难民从山上砍下树木,从附近城镇搬来碎砖瓦,在城外建了小规模的简陋住所、军营,还好五月份天气不冷不热,露营正合适。

  手上有一千余兵丁的俞大猷开始加强探查,试探性的向周围扩展活动范围,很快收复了两三个镇子。

  又是忙到深夜,钱渊疲惫的躺在床上,心里盘算如果明日粮食还运不到,那部分难民就要饿肚子了……

  “渊哥!”陆树德兴奋的举着书信冲进来,“华亭无恙!”

  “真的!?”钱渊猛地从床上弹起,抢过书信,“还好,还好……终于有个好消息了!”

  五月初六,六百倭寇攻华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