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当为内海_脸谱下的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金、蒙古……”钱渊手持未出鞘的长剑点在丝绸上的地图上,“数千年来,中原始终对北方游牧民族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但如今不同了。”

  长剑缓缓向南方移动,将高拱和张居正的视线引到了地图的右侧的一个小小黑点上,那儿清晰的写着舟山两个字。

  “数千年来,可有倭乱先例?”钱渊尽量用他们能听懂的话来解释,“西洋诸国以商兴国,无数海船穿梭大海之中,将各地的特产运送回西洋,以赚取巨额银两。”

  “为了银子,他们什么都肯干。”

  “为了银子,他们什么都敢干。”

  “为了银子,他们冒着五马分尸的风险。”

  “为了银子,他们屠杀数以万计的平民。”

  “他们需要大明那些精美的瓷器、丝绸,这都是西洋诸国勋贵甚至皇室最喜欢的珍宝,他们也需要大明的棉布、茶叶……”

  “而大明厉行禁海,他们如何能忍?”

  “东南多有人言,开海禁,则寇转商,但他们不知道为什么会寇转商。”

  “汪直在沥港设市通商,我钱展才在镇海、宁海设市通商,还有当年的徐海、叶碧川等倭寇劫掠财物……但其实背后都是西洋商人需要这些……”

  高拱和张居正一直没有说话,视线一直死死盯着这张地图,对他们来说,这张地图……有点大。

  他们能分辨出大明疆土之外,有倭国,有朝鲜,有安南,或许还有在永乐年间频频朝贡的南洋小国,但对于其他地方,就一筹莫展了。

  看高拱皱眉苦思,张居正主动指着大明左下侧,“那是何国?”

  “印度。”钱渊写的都是自己记得的国名,解释道:“即天竺。”

  “噢噢,从海路走,也不算远,如若唐时玄奘法师走海路,可省事多了。”张居正话题一转,“适才听展才解说倭乱起源,但海贸之事,唐宋有之,为何唯独本朝有倭乱?”

  高拱微微点头,看向了钱渊。

  “原因很简单。”钱渊轻声道:“永乐年间,三宝太监七下西洋,可惜后来没能持续下去……而西洋人约莫就是在那之后的几十年内摸索出了往东方的航路,大量海船蜂拥而至。”

  “海贸大兴,约莫从弘治年间开始。”高拱低低道。

  “其实也是有原因的,据说西洋有个人曾在元朝来过东方,不过是从陆路……”钱渊笑道:“他写了本书,对苏州、杭州、京城都有大量描绘,在这本书中,东方遍地黄金……”

  张居正也笑了,“所以,西洋诸国的商人才会蜂拥而至?”

  “此人名为马可波罗,你们若有机缘,可以打听打听。”钱渊无所谓的说:“约莫是这个国家,钱某称其意大利。”

  张居正看了眼高拱,笑道:“展才,该转入正题了。”

  钱渊手中长剑点在南洋一处,“这儿是马六甲国,大明称之满剌加国,曾朝贡大明,此地盛产胡椒,亦多有金矿,早年就为藩国垂诞,数十年前已然被西洋佛郎机占据。”

  长剑一直往西,移到欧洲,再一路往东,钱渊轻声道:“西洋海船若想抵大明,必过此处,此地乃兵家必争之地。”

  “不守住此地,西洋舰队能轻而易举的直抵大明腹地,适才就说了,时代不同了……将来大明最大的威胁不再会是北边的游牧民族,而是远在万里之外,但随时可能侵袭东南各地的西洋舰队。”

  长剑停留在马六甲海峡上,然后一路往东,点在南洋诸国上,钱渊摇头道:“大小吕宋,都已然被西洋灭国,佛郎机人在倭国、大员均有驻点,甚至还占据了大明濠镜。”

  张居正今天特别配合,试探道:“穷兵黩武?师出无名?”

  “难道等着西洋舰队将炮口对准大明沿海?”钱渊哼了声,“百多年来,满刺加国、大小吕宋均有明人移居,而且还都曾朝贡大明,自然师出有名。”

  钱渊手中长剑在南洋画了个圈,“此当为内海。”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