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09章 第二百零八:学习勋章的缺陷(求月_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好了,现在只需要动手制造就行。

  制造驱动IC芯片的流程和制造磁芯板的流程区别并不算很大。

  如要说有,那就是驱动IC的制造对比起磁芯板来说要简单多了。

  无论是绘制电路图,还是整合材料制造具体的零件,驱动IC都简单多了。

  驱动IC需要在一张电路板上汇集两个模块电路。

  一个模块电路负责lcd液晶,另一个则负责显示子系统。

  但对比起晶体管计算机中的磁芯板来说,完全不值得一提。

  要知道每一块磁芯板上面少则有大几十颗碳化硅晶体管,多则一百多颗。

  这些晶体管互相组成晶体门,晶体门又形成基础电路,这些都是需要进行设计并清晰的绘制出来的。

  而设计出来的每一块磁芯板上,最少都包含了一百种以上的基础电路图,多的甚至能达到两三百种基础电路。

  除此之外,磁芯板的数量也不少,而每一块磁芯板都需要与其他的磁芯板互相连接起来。

  连接的线路少则几条,多则几十条。

  这中间互相延伸出来的电路,更是多不胜数。

  而这些由不同磁芯板上,不同的基础电路互相进行组合形成而加长加强延伸出来的电路,就是专用电路。

  最终通过控制一个个碳化硅晶体管的通电与否,来形成一条条不同功能的电路,从而实现计算功能。

  这是运算核心的计算基础。

  一个庞大的运算核心,两千多颗碳化硅晶体管,即便并非所有碳化硅晶体管都是参与运算,但最终形成的基础电路和专用电路的数额依旧夸张到令人不敢置信。

  事实上,无论是他制造的晶体管运算核心也好,还是现代化的集成芯片也好。

  其基本原理都是:“n多三极管——n多各种门——n种基本电路--n种专用电路--芯片/运算核心。”

  复杂程度即便是韩元脑海中有对应的电路图知识信息,依旧花费了好长一段时间的夜晚,头发都掉了好多。

  画出来的图纸都堆成了小山,而将这些电路图复刻到磁芯板上更是花费了好几个月。

  难度可想而知。

  所以仅仅只需要汇集两个模块电路的驱动IC在制造难度上根本就无法与晶体管运算核心相比较。

  在已经设计绘制出来电路图图纸、并拥有充足的原材料和加工设备的情况下。

  仅仅一天的时间,韩元就将驱动IC的塑脂基板以及需要部署上去的电阻、调节器、功率晶体管等零件按照设计焊接好了。

  也就说第一块驱动IC已经制造出来了,只是还没有通过测试而已。

  不过效率再高,他也只有一个人,将驱动IC粗制出来后,时间就已经到了傍晚。

  测试需要的时间并不短,再加上想要看看学习勋章的效果,韩元索性提前下了播。

  随便的弄了点吃的,将今天的工作的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