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百四十一章 贺岁片与新影联_从1983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参与管理,上缴的比例比较高,比如20%。

  二者的概念能懂吧?”

  “……”

  会场陷入沉默,或者说受宠若惊。中影爸爸和蔼可亲,体恤民众,都不适应。

  按他的意思,两家出85%,那每家影院出10万、20万就可以了,大部分票房还给自己,相当有诚意。

  但长期以来的保守思维,让大家心动又却步。

  吴孟臣讲话完毕,待众人消化了一会,示意某人。

  许老师大步上前,笑道:“我叫许非,有听过的,有没听过的,但不要紧,从今天开始,我相信我们会变成很好的伙伴。”

  他再度痛恨没有PPT的时代。

  其实已经有了,微软发布了,投影仪也出了新款,但国内少啊,买这个得用外汇。

  于是他戳块黑板,刷刷刷写了一行:制作——发行——放映。

  “以前发行占大头,两端弱势。现在发行力量缩小,但两端还是弱势。

  这是畸形链条,放映最贴近观众,反而没地位。我们的新院线就是打破畸形,建立以院线为主的供片机制。

  说的再远一点……”

  他又写了几个词:“三位一体,跨地域,城市发展。”

  “别以为电影改革没有模板,模板多的是。因为全世界都这条路子,且证明是可行的。

  第一,将来必然是制作、发行、放映三位一体。制片方可以建院线,院线也可以投资拍片。

  第二,目前最大的困境是地域封闭。其实办法很简单,允许各方资本进入,允许院线跨省,允许发行跨省。

  这两点靠政策,而上头正在研究,逐步放开相关限制。

  第三,院线必然伴随着城市发展,电影必然是强大的精神食粮,虽过程曲折。京城一天一个样,以后人口越来越多,先一步吃肉,晚一步喝汤。

  五十家影院,单打独立还是拧成一股绳?很简单的掰筷子道理。”

  话落,他刷的画了个大叉。

  “这些都是虚的!”

  “问题是现在电影不赚钱,那怎么才能赚钱?”

  许非摸出两张海报,往黑板上一贴,都是画的:

  一张是葛尤模样的男人,手里拿着大哥大,狼狈的在前面跑,后面五个穿婚纱的美女在追。

  街边有高楼,楼上坐着梁添,头顶片名《爱情呼叫转移》。伍玉娟和刘贝一边一个,猫在字后面偷看。

  另一张就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少年站在屋顶上。

  “我说三位一体,不仅仅形式上,思维更重要。以前电影拍完了,卖给发行,发行投放影院,影院自由放映。

  没有任何规划。

  而电影市场化最关键的是什么?培育市场,简单说两个字,档期。

  香港最火爆的是贺岁档,进而衍生出一个概念叫贺岁片,从12月中下旬到春节之前。

  1981年,许冠文的喜剧《摩登保镖》在这个时段投放,获得成功。

  电影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