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81节 运筹帷幄 1_二战之我是蒋纬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安北,原名(俄语名)伊尔库茨克,位于北海湖(贝加尔湖)西南端,处于西伯利亚铁路干线上,是工业规模超过新西伯利亚的西伯利亚境内最大的工业城市,也是中西伯利亚地区的交通枢纽和商贸核心。远东战争期间,南京军第74师通过长途奔袭攻取了这座城市,从而奠定了南京军最终获胜的基础,战争结束后,苏联被迫将外东北等大片属于中国的领土归还给中国,并且割让了少数地区,安北就在其中。新的中苏国境线就在安北城外数公里处,从安北出发,向北十多公里或向西几公里便进入苏联领土。毋庸置疑,安北这座城市是不折不扣的边境重地,被苏联划给中国后,考虑到安北紧贴着中苏国境线,因此城内的机器设备被南京军拆卸一空,运往华北等地,使得这座城市不再是工业城市,只是一座边境军事城堡。南京军将其改建成了一座军城,城内设有一座小型兵工厂,另有一些简单的基础设施,除此之外别无其它,城内建筑主要供应前线官兵和官兵家属居住。

  收复伊尔库茨克,是苏军在这场战争里取得的非常具有政治意义和宣传价值的胜仗。

  伊尔库茨克不是苏联战争爆发后被中国军队或德军攻占的苏联城市,从严格意义上讲,伊尔库茨克在苏联战争爆发时是中国城市,属于中国领土,这也使得苏军收复伊尔库茨克的行为不只是“收复失地”,还具有一种“反攻进敌国领土”的含义,不得不让正为苏联此时危急万分的局势而焦头烂额的莫斯科当局兴奋不已。

  苏军对伊尔库茨克的收复作战堪称顺利得出奇,伊尔库茨克的南京军几乎是一触即溃,勉强坚持了一个多小时,苏军的红旗便飘扬在了这座已经被蒋纬国重新命名“安北”的城市的上空。

  与《真理报》、《消息报》并列为苏联三大中央机关报的《红星报》以极度热情洋溢、连篇累牍的文章报道了“苏联红军的这个光荣的、辉煌的、伟大的胜利”,用词让在前线的科涅夫看了后都感到头皮发麻:

  “...东方军区的红军战士们在伟大的斯大林同志的命令下,相应祖国的号召,无所畏惧、争先恐后地投入了这场保卫祖国、保卫苏维埃的战争里。八月十八日的反击作战正式开始后,因为军区司令员科涅夫同志、参谋长马兰金同志、政委苏赛科夫同志等足智多谋的前线红军指挥官的高明而巧妙的部署,中国侵略军完全被打得晕头转向,发动反击的红军战士们无不满怀着对祖国的忠诚和对胜利的高度信心以及对中国侵略者的刻骨仇恨,犹如暴风雪般势不可挡地杀向了中国侵略军,‘乌拉’口号声响彻在西伯利亚的上空,也震碎了中国侵略者的胆子。红军炮兵部队的战士们操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