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一章 调养生息_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职位可以传给家人,都非常高兴啊。路明瑞还设立的奖惩制度,只要不犯混,这日子是相当滋润的。

  县城的建设都是以工代赈,而且都是给他们自己建设的,分期付款,三年就能还清了,可以一边住一边还钱。建设县城的人可以优先购买房,一户只能买一进房子。

  因此,这一段时间,大家都挺忙的。大家都忙着分家立户,很多不愿意分家的老爷子老太太也跟着分了,不分不行啊~不分家,每天家里儿子儿媳妇都闹,又不能告他们,所以只好分了。很多逃到外地的,跑到深山老林里避灾的都跑回来了。

  一批住宅区较好了,优先选择哪些人品好,勤劳的人,住进去了。看到他们住进那一排排干净整洁的房子,都是砖瓦房,路上也是铺的地砖,门前还有绿化树,还有垃圾箱。每隔两百米还有一个公厕,男厕和女厕都是单独交错的,一个两百米出是男厕,那么另一个两百米就是女厕,厕所还被打扫厕所卫生的人承包了,毕竟这是无污染的农家肥,还可以卖钱。

  县衙还设立了车马行,性质和公交车一样,非常便民,是四周敞开的,里面还有长板凳可以坐。但是有草帘子,晴天卷起来,雨天放下去,而且也不贵,一次一个铜板。很多做工的人都付得起。看到这些,百姓们心里更加火热了,都想住进去。

  第一批没轮到自己,还不是有第二批第三批吗?大家干活都特别有劲,心里都干劲十足,心里美滋滋的。

  看到新县城里别人住的那么好,原来呆在老城区的人也纷纷分家,开始排队报名买房了。商户们对于商业区就更期待了,都势在必得,毕竟云溪县现在有钱也舍得花钱,人也多,购买力强。还有邻县的商户知道这个消息也分分在这里置办家产。

  不过,路明瑞还是没有开始卖这些房子。第一批住进住宅区的县衙官员,以及驻扎在边区的官员都住进去了。治安非常有保证,不过,县衙和边军将领的都是福利房,他们负责县衙治安。

  很多呆在深山老林的少数民族也跑出来,他们也要求住在这样的房子里。

  路明瑞也同意了,同样是以工代赈。同时也聘请了少数民族的人当衙役,他们也同样住在第一批的房子里,毕竟是县衙福利。别人也不敢多说什么。

  当然当地人和少数民族还是有矛盾的,毕竟语言文化沟通不畅,这时候就需要少数民族衙役来出面沟通解决。大家能大事化小的就化小了,都一心的想早点住进去,有吵架的时间还不如多建一间房子。

  同时,路明瑞也加强了文化教育的进程,开办了扫盲班,少数人和当地人都有,只收六至十岁的男童女童上学。当然这些都是公开报名的。他们只教饭钱,授课老师就是衙役,还有路明瑞自己也抽空当夫子,另外也聘请了一位老夫子。

  另外也加设了托儿班。六岁一下的孩子,根本就没有家长带,都忙着赚钱了。男劳动力去建设县城,妇女就忙着织毛衣等等。实在是人手不够,只要没有老得动弹不了都在忙。老人就去养牛羊了。边境有那么多草原,都是一个个草场。牛羊由官府统一收购,卖给了边军,以及做成肉干卖给内陆的人。也给了边军五成的保护费。

  现在县城里的人精气神都特别好,也特别有奔头,毕竟只要勤快点,好日子触手可得。好多边军将领的家属也搬到县城来了。县城人口猛增,导致原来县城的规划扩大了三倍,还好路明瑞早有准备,地方还是够的。

  这两三个月,路明瑞等人忙着到头就睡,刚回过神来,一年一度的春耕就开始,还好大家都慢慢上手,都按规矩办事。

  这个时候,地主们都哭了,没有农民过来租地种,都跑到县城里做工了,做工的赚得钱比种地多得多,于是地里只有晚上夫妻抹黑种地,不种地荒着浪费啊!自己的地都忙不过来还种地主的,做梦吧!

  地主只能跑到邻县的邻县招工,并且包吃包住,让他们种地,这一下子,地主种地的成本高了不少。但他们还是没有卖地,毕竟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