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35章 334.县里送来奖励(月底求月票)_我在1982有个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灭了。

  虽然电力不要钱,可是路灯用的灯泡是有寿命的,一般来说看完电影就要熄灭所有路灯。

  最终随身听的声音开始减弱了。

  电池的电力枯竭了。

  王忆给她摘掉耳机,笑着问道:“你喜欢这些歌曲吗?”

  秋渭水失魂落魄的点头。

  她的心神还没有从这些别样歌曲的冲击中缓过劲来。

  王忆说道:“那你听吧,现在改革开放了,港澳台、欧美日韩的磁带都可以进入咱们国家了,你等我给伱多找一些,让你天天可以听好歌。”

  秋渭水说道:“不用不用,不用那么多的磁带,磁带挺贵的。”

  “我年初的时候跟文工团的战友去市里新华书店看来着,一盘磁带要六七元呢,外国的磁带确实有,但更贵,要十多元钱。”

  王忆笑道:“我给你找的是盗版磁带,便宜。”

  这年头盗版磁带和以后的盗版碟片算是时代特色了,王忆再有版权意识也没法规避这些问题。

  在80年开始,像翁洲这种比较大的城市的市面上就出现了空白磁带,最好的磁带是进口货,什么TDK、Sony和Maxell牌等等,一盒两块三块。

  国内也开始生产空白磁带,从山寨开始出产,一盒只要1块钱。

  现在城里开始兴起录音机,但好些人家买录音机都是省吃俭用才凑齐一笔钱,再让他们花高价去买正版磁带,他们可就不乐意了。

  这种情况下空白磁带派上用场,大家伙约定好分别买一盘什么样的磁带,然后用空白磁带去录歌。

  这算是八十年代的共享经济。

  围绕着随身听,两人又聊了一会,王忆把随身听到现在的发展历史讲给了她听,然后将这台随身听送给了她。

  他就知道秋渭水会喜欢这东西。

  80年代初,广播几乎是普通人听音乐的唯一途径。

  但广播听音乐不靠谱,什么时候播放歌曲、播放什么歌曲都是电台说了算。

  像秋渭水这种喜欢音乐喜欢舞蹈的姑娘喜欢听的新潮歌曲,电台或者没有、或者不播。

  录音机的出现让青年们有了新的选择,我的音乐我做主,录音机出现后能立马踢掉收音机成为青年们的挚爱,最主要的就是它迎合了青年们的个性:

  自己去掌握喜好。

  不过能买得起录音机的人还是少,这年头录音机几乎都是进口货,价格昂贵,动辄五六百元,是收音机的十几倍二十倍。

  并且买了收音机后只需要买电池,买了录音机还得买磁带。

  对于一个月只有四五十元工资的年轻人来说,动辄一盘磁带六七元、十多元,这有点太贵了。

  而随身听直接买不到,王忆估计整个翁洲也就秋渭水手里这么一台。

  这个东西他不敢捣鼓。

  这不像照相机,哪怕翁洲市很少有尼康-F3,可他还是敢往外卖,因为照相机的样式差不太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