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八十三章朝堂余波_长生大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他这个层面,如何不知父亲如此做,会给家族带来莫大的隐患,如今有人能劝上一劝,自是乐意至极。

  赵高跟随着卫岭进入到卫鞅卧房,只见他安然无恙地站在那里,挥斥方遒,行云流水下,两个大字印在纸上“秦律”。

  赵高苦笑一声,艰难开口道:“商君,陛下请您进宫,有要事商议,不如现在跟我走吧。”

  只见卫鞅淡淡地说了句:“于秦律无罪,为何惨死,中书令大人何以教我?”

  赵高无言以对,脑海中突然闪过儒家一句话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大概就是这种情况吧。

  卫鞅见赵高未答,也懒得久等,拿起自己写好的那副字,对着赵高说道:“走吧,我随你一同入宫,这个问题,该问陛下才对。”说完大步向外走去。

  赵高赶紧跟在身后,劝道:“商君何必执拗,逝者已矣,商君当以大局为重。”

  卫鞅怒了,扬起手中字帖说道:“大局?这才是大局。”

  赵高沉默不语。

  赵高将卫鞅引到养心殿,自觉退去,不敢有半点沾连。

  卫鞅向秦皇行过礼后。

  秦皇开口问道:“朝中相位空缺,商君可有意?”

  赵高心中一惊,难怪招商君过来,原来是属意他来当丞相。

  然而卫鞅摇头道:“老臣年事已高,却是不适合做这丞相之位了。”

  “朕看你老当益壮,挺适合的。”

  “恕老臣无能为力。”

  ……

  秦皇只是冷冷地看着他:“你对朕有意见?”

  “老臣不敢。”

  秦皇脸上闪过一丝怒色,是不敢,而不是没有,然而秦皇不想争辩此事,淡淡地说道:“你退下吧。”

  卫鞅却向前一步行礼道:“老臣尚有一事,请求陛下。”

  “你说。”

  “臣既年事已高,故向陛下请辞,卸下这商君封号,有生之年,想再回老家颐养天年,望陛下恩准。”

  秦皇面露冷笑,按捺着怒气说道:“好,好的很,朕恩准了,退下吧。”

  卫鞅行了一礼:“老臣告退。”

  等到卫鞅离开大殿,秦皇终于忍不住,一脚踢翻面前的桌案,怒道:“简直放肆。”

  随后心底一惊,朕最近怎么变得有点易怒起来了,是秘法的后遗症吗?

  卫鞅感受到背后的动静,心中叹息:“愿你我君臣一场,能善始善终。”

  脑海中犹自想起,年轻时的秦皇,两人讨论国事,抵足而眠的画面。

  真当是“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想要卫鞅为相失败后,秦皇脑海里思考着合适的人选:公孙起,尉缭,王翦,都是一群武夫,并不适合。

  突然间,那日李斯带头行礼的画面浮现在秦皇脑海中,秦皇暗自点了点头,叫来赵高:“传朕旨意,迁李斯为丞相。”

  经历过卫鞅之事,秦皇已经不想再去问自己臣子的意见了,直接下了圣旨。

  很快旨意出了咸阳宫,到了李斯手上,很快李家门前,门庭若市,众人纷纷上门恭喜。

  唯有李斯,一手拿着圣旨,一脸叹息:“是福是祸,尚未可知啊。”

  随后李斯进宫向秦皇谢恩。

  秦皇倒是对这位新丞相表现的和颜悦色,勉励了几句,最后隐晦提了一句:“朕看这大秦官场,有些风气还是不好,有人懈怠政事,丞相当好好整顿一二。”

  “诺”李斯应诺下来,心中却如明镜一般,吕春秋既去,那他在朝中的党羽也该清理一下了,秦皇自持身份,不好做这些腌攒事,只能由他来下手了。

  随后李斯上任,中书省一半官员被免职查办,廷尉府全力配合,最后“证据确凿”,轻者流放,重者处死。

  大秦朝堂动乱后又恢复了正常。

  此时,卫鞅带着族人,悄无声息地回到了封地。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