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1章采绿(9)_汉贵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请收藏

  “女子十年不出...学女事,以共衣服...十有五而笄,二十而嫁...”公孙弘缓缓诵读着一篇‘礼记’,但读完之后并没有继续往下叙述太多的意思,而是回归今天课程的正题,讲《仪礼》一篇。

  桑弘羊展开竹简遮在自己面前,朝陈嫣露出一个了‘你知道的’笑容。然而陈嫣却目不斜视,自顾自地认真听课,就像是课堂上最最模范的好学生——现在的年轻人啊!就是太天真了!

  真的以为老师不知道学生在搞小动作吗?站在上方的老师根本就是把学生的一切举止都收之眼底了!只不过是不说出来而已!

  不过陈嫣也明白为什么桑弘羊要这样作怪,实在是公孙老师今日讲课的内容很有意思。类似初中上生物课的时候,讲到男女性征的部分,说说卵巢、睾丸...长大以后回想就会觉得没什么,但当时总有人会不好意思地笑起来。

  公孙弘刚才念诵的是一篇‘礼记’...不是《礼记》,这之间还是有点儿差别的。

  孔子当年给弟子上课的教材有六本,分别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其中的《礼》并不是后世名气更大、流传更广的《礼记》,而是稍显陌生的《仪礼》。

  而所谓的‘记’,在孔子时代其实是一种文体,读后感、议论文什么的。而‘礼记’的本来含义,大概就是学完《仪礼》某一篇之后心有所感,所以写的一篇读后感,发发议论。

  后世的《礼记》其实就是从孔子弟子所作的‘礼记’中选辑,最终成书。所以编者不同,也就有了不同的版本。后世流传的版本又被称之为《小戴礼记》,正是因为编者是戴家两兄弟中的弟弟!对应的,他哥也编过一部《礼记》,后世称之为《大戴礼记》。

  此时后世最为认可的《礼记》还没有诞生,各家倒也有一些不同的选本——不同的学术大佬都是要教学生的,自然也有各自的一套辅助教材。‘礼记’在他们看来大概就是教辅资料、优秀作文精选那种东西吧。

  也就是在未来,位置才越抬越高,成为‘经书’了。

  不过这种事也不奇怪,朱熹最初作《四书章句集注》,这也是教辅资料,用来辅导书院学生考科举的。等到了明清,却成了读书人的教材!

  作为儒生,公孙弘上课讲《仪礼》简直是吃饭喝水一样正常。而讲着讲着,难免旁征博引,念诵的那一段就来自一篇名为《内则》的‘礼记’,在礼记中也算是精品了。

  非要说为什么引得桑弘羊作怪,则在这篇小文的内涵上。《内则》这一篇说的是家庭内的礼仪,这一篇所体现的精神,在日后两千多年会一直支配华夏人的道德观念、家庭观念。

  孝顺父母、孝敬公婆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