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58章 升授散阶_锦衣长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辰快到了,作为大汉将军的首领,常歌在城门口唱道:“诸位大人,请入乾清宫。”文武大臣分成两班,缓缓走进宫门,走向乾清宫的方向。武官班领头的是曹国公李文忠,文官班领头的自然是右丞相胡惟庸。刘伯温没有实职,主动站到了文官班的最末尾。

  乾清宫早朝开始。

  胡惟庸出班奏道:“禀圣上,去年各地官府所征钱粮的对账销账终于在昨日全部完成。去年国库总收入为两千六百一十万石,总支出为两千三百零五万石,盈余五百七十五万石,折银二百八十七万两。”

  大明一直实行“贯石匹两”的物价制度。即一贯宝钞换一两银子,一两银子可以买一匹布或一石米。官价摆在那儿,市价却时常浮动。年景丰盈时粮价自然就贱,遇上灾荒时粮价自然就贵。如今的市价是一两银子可买两石粮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今年的年景不错,各地粮食都获得了丰收。

  不得不承认胡惟庸是个能臣。经历空印案之后,中书省和各地官府皆为胡惟庸所控制。胡惟庸着实制定了许多普惠于民的政策。民生大为改善的同时,国库收入也日渐充盈。相比于洪武元年,国库收入整整翻了四倍。洪武元年时收支两抵年终核算是赤字,如今却有了两百八十多万两的盈余。

  洪武帝听到这个数字龙颜大悦:“好!治一个国就像治一个家。百姓家不求大富大贵,只求辛辛苦苦一年,到了年下能有积余。家有积余,心才能不慌。国库去年竟盈余了近三百万两,朕这个一国之君心里也就有了底。胡惟庸这个丞相当得好啊!”

  说这话时,洪武帝的目光故意瞥向站在文官班后的诚意伯刘伯温。

  胡惟庸谦卑的说道:“国库有了这多的盈余,一来仰仗圣上广施仁政。二来是靠着中书省及地方官员用心办差。臣怎敢贪天之功?”

  洪武帝道:“有功就是有功!朕一向是功过奖惩分明的。传旨,升授胡惟庸光禄大夫散阶。”

  大明有着严格的文武散阶晋级制度。同样一个品级,有着初授和升授两种不同的散阶。右丞相胡惟庸官居文官正一品,初授是荣禄大夫。升授光禄大夫是一个强烈的政治信号,标志着胡惟庸将要在未来的某一天成为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首——中书省左丞相。

  胡惟庸闻言跪倒在地,感激涕零:“臣谢圣上隆恩!臣定当结草衔环,报答圣上的知遇之恩。”

  洪武帝笑道:“诸位臣工要以丞相为榜样,尽忠职守,造福于民!”

  一个时辰后,诸臣奏事完毕,洪武帝宣布退朝。今日的早朝,洪武帝根本没有跟诚意伯刘伯温说过话。刘伯温也很识趣,没有陈奏任何事情。

  退朝之后,大学士宋濂来到诚意伯府拜会自己的老朋友刘伯温。宋濂跟刘伯温是毕生的挚友。五年未见二人一见面便相拥而泣。

  刘伯温擦了擦自己的眼泪,说道:“没想到在我有生之年还能再见到你。”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