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38章 国本未定_锦衣长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藩王都上了折子请求回京么?”

  解缙回答:“只有北平的燕王殿下没上折子。”

  洪武帝微微点头:“拟旨,命诸藩王全部回京,参加太子的大丧。”解缙道:“臣这就拟旨。另外还有一事,要请圣上示下。朝廷缀朝已有七日。明日是否照常上朝?”

  洪武帝转头对朱允炆说:“允炆,刚才皇祖父答应你明日上朝。皇祖父要食言了。皇祖父这么做,自然是有原因的。”

  朱允炆一头雾水。

  洪武帝对解缙说:“明日依旧缀朝。各部堂官若有急务,可在下晌到谨身殿禀奏。”

  诸王请求回京,唯有朱棣例外。这让洪武帝对朱棣另眼相看。

  与此同时,北平,燕王府。

  燕王朱棣身着孝服,跪在一方灵位前。灵位上大书“大明懿文太子正位”。朱棣自言:“大哥,您说话不算数!说好了您以后要做汉文帝、汉景帝一样的仁君,我做您的肱骨之臣。您怎么说走就走了。”

  朱标的死让朱棣悲痛欲绝。他的悲痛绝不是装出来的,而是发自内心的。

  这时,道衍和尚走了进来。

  朱棣道:“大师,您为何要拦着我上回京奔丧的折子?我想见大哥最后一面。”

  道衍和尚微微摇头:“燕王殿下,此时哪位皇子上折请求回京,在圣上眼里都是在觊觎储君之位!为大业着想,您应该留在北平。不仅如此,我还替您拟好了一份奏折。”

  说完道衍从袖中掏出一封奏折,递给朱棣。这封奏折的内容是:储君陨落,国逢大变。应更加小心提防外族入寇。朱棣请求夺情,在北平为大明看好北大门。

  朱棣道:“这又是为什么?”

  道衍答道:“大明需要一位大公无私的储君!回京奔丧,尽兄弟之情是私。为国戍边是公!”

  朱棣怒道:“道衍,你大胆!按你的意思,我在觊觎储君之位?我从未想过取代大哥!”

  道衍念了声佛:“阿弥陀佛。出家人不打诳语。为天下计,储君只能是您!圣上已经六十五岁了。说句大不敬的话,龙御归天恐怕只在十年之内。大明的诸皇子,呵,您的那些兄弟您应该是了解的。个个都是贪图安逸享乐,胸无治国谋略的庸才!先太子留下的四位太孙又年轻。只有您成为储君,日后成为九五之尊,才能够保天下太平。如果您不想让大明跟隋朝一样二世而亡,就应该争取成为储君。”

  朱棣听了道衍的话沉默良久。

  道衍又道:“我知道您与太子兄弟情深。先太子这些年勤于政务,追求的是大明的长治久安!您若能成为储君,我想先太子在天有灵也会感到欣慰。”

  朱棣将奏折递还给道衍,不置可否的说:“我的印玺在书房。你一会儿用了玺,把这封奏折寄往京城吧。”

  道衍摇头:“不成,这道奏折一定要燕王殿下亲自誊写!且字迹一定不能太工整!工整的字迹体现不出您的悲痛之情。”

  朱棣对道衍向来是言听计从。这一次依旧没有例外。他字迹潦草的誊写了一遍奏折,用了印玺之后命八百里加急送往应天。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