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22章 大唐宝藏!_锦衣长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常歌点燃火把,进得暗道。杨荣、杨溥、杨士奇紧随其后。文人都有挖坟掘墓考古的癖好。后世有位姓郭的大文人,就领着人把明定陵给挖了。三杨看来亦是如此。虽然他们是进暗道找宝藏的,可毕竟暗道身处唐代侯爵墓内。他们三人也算跟着常歌进坟考古了。

  往前走了两百多步,暗道忽然变宽了四五倍,豁然开朗。在墓道的一侧,他们看到了一块石碑。石碑上用楷书刻着“恩泽后人”四个大字。

  常歌心头一动:恩泽后人?给后人准备一个足够支撑复国的宝藏,属于是天大的恩泽!看来宝藏绝对存在。

  再往前走,出现了第二块碑文。

  碑文乃是篆书。常歌才疏学浅,看不懂篆书。他对三杨说:“三位翰林院的大儒,你们看看这碑文上写的是什么意思?”

  杨溥从头到尾念了一遍,大致意思是:贞观年间,天下太平富庶。从江南运送赋税到长安的马车不够用。唐太宗居安思危,命令将江南赋税的三成就地藏起来,经过十几年便形成了一个大宝藏。唐太宗死前有遗言,若他日大唐衰败被灭国,此宝藏足矣支撑李氏子孙招兵复国!宝藏的总价值,达一千两百万贯!

  常歌惊讶道:“宝藏该不会是一千两百万贯唐时的铜钱吧?还要费劲巴力的运到户部宝泉局重新熔铸。”

  杨溥摇头:“唐时,民间流通的是铜钱。官府将赋税上缴长安,却是将铜钱兑换成金银。这碑文上说宝藏总价值在一千两百万贯,并没说宝藏是一堆铜钱。想来应该是等值的金银。”

  杨士奇道:“我是读过《货食通志》的,贞观年间银钱兑换,乃是一两银子兑一贯零两百文。也就是说,宝藏总价差不多是一千万两银子!”

  常歌咋舌:“一千万两银子?足够朝廷集结一支两百万人规模的大军北讨了!真找出这一千万两银子,平定朱棣叛乱易如反掌!”

  众人继续往前走,暗道越来越宽,最终他们走到了暗道的尽头。暗道尽头有两扇大铁门。常歌命百余名禁军合力,才

  将大铁门推开!

  常歌走进大门,大门之内别有洞天!这是一个方圆十里的仓库,应该是唐太宗命人掏空了赭山的山体建成的。仓库高约三丈有余。仓库的墙壁上,有无数油灯。那油灯不知装的是什么油,神奇的很,已经过了近八百年,油灯竟能够被禁军们手中的火把点亮!

  禁军们一盏一盏的点燃油灯。常歌和三杨目瞪口呆!

  出现在常歌等人面前的,是五十几座盔甲山,堆放着不计其数的大唐盔甲,盔甲的样式繁多。据杨士奇说,这里面有明光甲、光要甲、细鳞甲、山文甲、乌锤甲、锁子甲、马甲

  盔甲上的鳞片已经生锈,连接甲叶子的布和绳线已经腐烂。

  再往前走,则是满地枪头堆积成的枪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