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_平生相见即眉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父亲我要去墨子山。”

  “去那里做什么。”

  “这个叫明阳散人的让我给他送壶酒。”平安把那张纸递给父亲。

  父亲拿着那张纸沉默片刻,“你太小了,不能一个人去,过完年我和你一块儿。”

  “可是他说‘速来’……”

  “你知道这明阳散人是何人物?”

  平安摇头。

  “本朝建国的时候天下大乱,此人助圣祖皇帝平定四方,有萧何诸葛之功。开国以后,告老隐退,云游天下。”

  “原来是这么厉害的人物呀!”

  “但开国距今已有百年了,这人怕是早就作了古。清明的时候我们带上酒到墨子山祭奠便是了。”

  “可是他说了‘速来’了。”孩子依旧固执道。

  其实平安的父亲也挺为自己儿子发现了明阳散人的遗物而高兴的。

  但高兴归高兴,马上拎着酒赶去墨子山这种事还是太蠢了。不如清明去祭奠一下倒也算雅事一桩。

  可是,作为父亲的贺筝却没能拗的过自己的小儿子。

  来到当时发现绣球的酒家。

  明阳散人要求“速来”的前朝酒便是这张家酒楼特产。

  “为何要叫前朝酒?”平安的父亲贺筝问道。

  小二回答,建国初年,常有祖籍江东的前朝遗老在此相聚。这酒都是百年的佳酿,封存的时候自然还是前朝的繁盛时期。久之,便唤作“前朝酒”。

  “只是不知明阳散人前半生助祖皇帝开国,终了,却也爱饮这前朝酒?”贺筝自语。

  墨子山是一座上不去的山。

  山上尽是机关,无论怎么走最后都会走到回路。

  相传,这是当年墨子设下的机关。

  春秋战国时期,此山便是墨家一派根基之地。待到汉代,罢黜百家,墨家凋零,墨家弟子就全部退居此山。

  只是如今时隔汉代已近千年,也不知墨家弟子还会在此山中?

  贺筝原本只想在山下祭奠一下。平安却拉着父亲的衣角,“上山吧。”贺筝解释道,“这座山上不去,进山两个时辰必返回原路。”

  看看父亲,又回头望望墨子山,小声道,“我们试试吧。”

  “自古就上不去。”

  于是父子就这么僵持住了。

  如果这时候母亲在的话说不定双方还可以达成一个妥协的意见。

  奈何这父子三人都是极固执的人。父亲不肯去,儿子虽默默地低着头却不肯走,哥哥站在一旁竟也一句不劝。

  最后达成的意见是父亲和哥哥在山下等着,弟弟自己上山去。

  平安拎着那壶前朝酒,愤愤地独自上山了。心想,爹爹真是的!哪有这样让一个八岁孩子自己上山的!

  可惜贺筝就是这么个性格。当年他科考为一甲十六名,原本应该入翰林院当个编修。却因为太过耿直得罪了许多人。

  朝廷党派林立,原本被一个党厌恶就必定被另一个党欢迎。可是他居然几面不讨好,得到了两府大臣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