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四十九章 新时代_辽东钉子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历来的改革,都是向既得利益集团挑战,面对着无法想象的超级巨兽,敢做改革家的很少,而成功的例子就更少。

  如果仔细推究,就会发现一个规律,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先秦改革成功的不少。可是等到天下一统之后,历代的改革,不论是王莽新政,王安石变法,以及明朝的张居正变法,全都以失败告终。

  难道是后世的改革家比不了先秦的前辈有水平?当然不是!

  先秦诸侯割据,国家尚未统一,改革成功之后,国力暴涨,就可以吞并更多的土地,获取更多的子民,从而培养出新的利益集团,这帮人就会拼命确保改革成果。这就是商鞅虽然死去,可是变法却依旧维持下来的根本原因。

  可是到了后世,中原王朝成型,改革就是在内部动刀子,改革家不能像开国君主一样大破大立,所做的不过是修修补补,根本培养不出新的利益集团,等到他们下台,保守势力反扑,所有改革成果就毁于一旦,甚至会变本加厉。

  几千年历史写就的铁律,张恪并没有狂妄到身为穿越者,就能无往不利,把一qiē都扭转过来。

  不过人算不如天算,明末正是大变革的时代,世界连成一体,有无数的商机、财富、土地在等着开拓者。

  而大明作为最富裕,最广阔的帝国,只要措施得当,很容易就培养出一批富有进取精神和务实态度的新兴利益集团。

  逆天而行,虽有诸葛之才,难免抱憾五丈原。

  顺势而为,哪怕是头猪,都能站在风口,随风起舞!

  “以商养兵,以兵护商,积极进取。争雄海上!这十六个字,是本爵对东南工商发展的看法。大家都知道,一匹丝绸卖给西洋认,比卖给内地能多一倍的利润,可是大家可曾知道,一匹丝绸,从大明运到西洋,可以获取两倍的暴利!正因为如此,西洋人才远渡重洋,不惜生死海上。我们身为炎黄子孙。几千年来,都傲视群雄,难道愿意被一帮蛮夷超越吗?”

  如果对一帮士大夫说这话,只会被鄙shì,赚钱有什么了不起的,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可是这些商人则不然。他们和西洋商人接触非常多,看到人家整船整船的金银,不能不眼红。以往凭着他们的能力,根本吃不到。如果张恪能帮忙,那才是求之不得!

  张恪喝口茶,润润喉咙继续说道:“或许大家觉得有些远,其实不然。只要市舶司成立。我已经圈定了三处,东江镇皮岛,琉球。还有台湾的鸡笼,可以作为商船停泊和贸易的港口,向北,日本和朝鲜,向南,马六甲南洋等地,都是遍地黄金,唾手可得。”

  说话之间,方崇文将巨幅地图挂在了墙上,大家都凑过来,仔细看着上面的标注。

  有港口,有各种物产,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