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两百十三.刘宏的世界霸权战略_大汉之帝国再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和在战场上阵亡的士兵死后灵牌都可以供入城隍庙,接受百姓的香火供奉。

  城隍庙可以说是刘宏在推动帝国的学术风气以后,对民间最重要的一次思想上的宣传,凡为国尽忠,皆可以死后接受百姓供奉,这比单纯地对百姓说要尽忠报国效果要好得多,帝国自古以来的传统,便是死为大,人们尤其看重身后之事,那些文臣武将,士人儒生,哪个不想生前建功立业,封妻荫子,死后青史留名,千古流芳。便是普通的士兵小吏,那个又希望自己死得默默无名,死后不为人所知。

  刘宏是个现实主义,他不否认在帝国,在他的手段和激励下,不乏真正的热血志士,心怀一颗赤子之心,即便身死也不求回报,但是他相信更多的人只是普通人,人这一生求得不过名利而已,如果可以用名利来激励帝**中万千的普通士卒军官和帝国官僚系统里的中下级官吏,刘宏会毫不犹豫地去做。城隍庙和道教构成了帝国在宗教精神上的两重性,作为国教,帝国的每一个汉人都是道教徒,他们会去道观供奉神明,对普通人来说,或许道观和城隍庙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对于帝国的知识分子阶层来说,混合了儒教教义的道教是他们在精神上的根本,而城隍庙则是激励他们的世俗精神。

  在帝国大学中,像郑玄这样的不少大师,他们虽然在刘宏的帮助下,利用天文望远镜对星空有了远前人的认知,也开拓了不少新的学科,可是他们依然有着信仰,相信这个世界是盘古大神破开馄饨,身化万物形成的,崇敬皇权,认为忠君报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这并不和他们研究的学问所冲突。

  一个国家,若是美德不能得到伸张,相反倒是歪风邪气盛行,那么这个国家离衰败也就不远了,在刘宏所处的时代,只要君主有威仪,能够约束臣下,自己以身作则,那么民间的风气自然会清正,历数各代的治世,莫不如此,就算是那些君主其实并不是什么好人,可是他们在天下臣民面前总是伟岸光正的。

  对于以越整个时代的手段控制着帝国的刘宏来说,他更关心的是自己死后,帝国能否保持持续的展,他不求自己能为帝国谋划千年,建立万世基业,只要他似乎,帝国能按照他规划的道路继续五十年,他便心满意足。

  当李儒的秘折送到刘宏的手里以后,刘宏对于洛珊.苏林有了极大的兴趣,在这个时代,后世对于世界的格局冠以四大帝国的称呼,可以说在原本的历史上,正是因为气候的变化,瘟疫的爆,和四大帝国的内部衰败,才让欧亚草原上的野蛮游牧民族得以摧毁古典文明的时代,将整个世界拖入了长达数百年的黑暗时代,但是现在帝国已经摆脱了内部衰败,同时他也做好了抵御气候变化和瘟疫防治的准备,那么对他来说,除了展帝国,那就是摧毁其他三大帝国,以汉文明来取代其他文明,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导。

  覆灭贵霜王朝,让婆罗门教提前战胜佛教,使整个印度陷入小国林立的状态,成为帝国日后最稳定的商品倾销地,分裂安息帝国,扶植帝国的代理人,保持帝国对6上丝绸之路的霸权,而在欧洲,控制东西方之间的重要的海峡和港口,向罗马进行文化战争,就是刘宏对于自己生前帝国世界霸权的整个战略的规划,现在洛珊.苏林的到来,让他得以在对安息帝国的战略上多了一枚有用的棋子。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