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78章 福泽天下人,苍生未必知!_轮回模拟:我能逆天改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与我了。”

  说罢,曹武肯定的点了点头。

  而季秋神色开始渐渐有些奇怪。

  怎么感觉,哪里开始有些不对劲了起来。

  但是曹武并没有感到什么状况,继续又道:

  “此次能结识兄台这等大才,已是不虚此行,他日曹某再带两个朋友,前来拜会与你,我等一同饮酒!”

  “这大炎朝的天下,未来终究还是要看我等挥毫泼墨,为这万里江山再添上两笔才是。”

  这一身朱红袍的青年言及至此,可谓是意气风发。

  但季秋想起推演的人生轨迹,若不是自己掀起了声势浩大、波及到整个大炎朝半壁江山的太平起义,恐怕这位纵使到了老死,都未必能有起势之机。

  也不知到了那时候,这腐朽至极的王朝,可还能叫其为其卖命直至效死乎?

  不得而知。

  “那在下就不送曹都尉了。”

  心中暗想,季秋随即拱手示意。

  二人互道离别,看着眼前英武的青年大步离去。

  季秋这才向着上方九百九十九道阶梯,抬步而行。

  如此一幕,刚巧被一头戴纶巾,身披青色儒衫的中年文士看在了眼里。

  这文士佩剑,面容肃穆,颇有一副儒学大家的风范,周身清气弥漫,仿佛立身于天地之间,亦能巍然不动。

  他就站在那里,但却又没有多少气息显露,并未引起任何人的注意,貌似平平无奇,却又与周身气质有些自相矛盾。

  一看,就是有大修行傍身之辈。

  “有意思。”

  “见微知著,竟至于斯”

  这文士喃喃语落,面色之上尽露复杂。

  他在不远处,就这么看着那少年面色平静,一步一步往着这太学宫内迈去,未发一言。

  此时这少年观那数十记录文道精要的石碑,随后轻轻开口的话语,依然还在他的耳畔处回荡:

  “你说这乘良车而修文的一众士子,在这天下万民之间,究竟能占个几成数字?”

  文士隐于袖袍之下的双拳捏紧,双唇紧紧抿着,眉头紧皱不展。

  修造文脉,本是为了匡扶天下文人,大开方便之门,叫这天下寒士皆能不拘泥于门庭,也能来这太学宫前,看看古今先人大儒所注释的经典。

  这就应是功在千秋的大功业才是。

  然而那少年状似无意,却又发人深省的话语,却是叫文士怎样都无法释怀。

  良久之后,才听到一声长叹,随即这中年文士目露苦笑:

  “好个聪颖至极的少年郎。”

  “若能走在儒脉大道上,他年志向不改,纵使是成不了儒圣与亚圣那般功业,但博得一青史留名的大贤之位,估计也是有机会的。”

  “想我卢直自忖文武双全,上有匡扶社稷之念,下有救济世人,广传儒脉大道的想法,却是连这点东西都看不透.”

  “惭愧,惭愧啊!”

  摇了摇头,青衫文士眸中不免升起好奇。

  这少年年纪轻轻,就能与那一代人杰曹武相交,且道出这等醒世言论,着实不凡。

  他倒是想要看看,其拜在那一心注经,素来立志要成为一代大儒,不问世事的郑修门下,到底能学出个什么道理来。

  于是这文士也随即抬起了步,随着季秋掏出文帖,步入太学宫后,也紧随其后,迈入了这座存世数百年的学宫门槛之中。

  两侧守门子弟在见到这位时,都是神色一凛,面色恭谨,不敢有丝毫疏忽。

  不为其他,只因此人正是当今天下清流,于文道之上成就了第三境的大儒——卢直。

  而那太学宫外广阔屋棚之下,一共数十座记录文道精要之石碑,就是由其带头所造的,为太学宫的士子们带来了数之不尽的馈赠。

  论此种种事迹,这些士子又怎敢在其面前有所疏忽?

  (第二章4k奉上,还有第三章4k,讲道理,他们一章2k,我是他们二倍,真不算短了。)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