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四章 忙碌的作坊_规划大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生,也搬到货栈里来收银出票。

  作坊里的造纸生产他不参与,该如何造纸,自然有工头领着,他只负责每日里供料、出货与收账。

  每天都有商贾们缠着唐柳,没有订上货的想自己通融通融给予订货,订过货的又在催促唐柳早些出货。

  许多人为了能拿到货,通过族长或族老,甚至是找熟人来说项,当真的是不胜其烦。其实,大多时候唐柳还蛮享受这个过程的。

  当然也有不少的商贾动了歪心思,通过与唐柳或下人的交谈,想方设法地套取造纸的秘密。

  对此族中早有防备,对每个进入作坊的族中子弟,都下了严厉的封口令,若有勾结外人暴露了家族中秘密者,一律按族规灌蜡烛封口处死,全家直系亲属开革出族谱,若是外姓人泄密,全家赶出村。处罚不可谓不严厉。

  为了保住造纸的秘密,造纸作坊的四周还建了比别家作坊高出三尺的砖墙,连沤泡纸浆的水池子也圈进高墙,作坊的大门前,黑天白昼都有两个人在看门,还养了三四条大狗,用于夜间防护。高墙下的进排水沟,都扎了粗壮的栅栏。

  前来购买白纸的顾客商人,只能在作坊对面专门搭建的货栈提货,绝不允许进到作坊内。作坊的大门上,清楚地用红漆写着:“闲人免进”。

  作坊虽然按照先生的意思算作村中公产,族长唐豕也承诺,每年底会给村民分红。然唐氏族人对制造纸张的方法流程,看管的极其严格,包括短工在内,轻易不招收外姓人,外村人更是不可能进入。

  梁九斤的陶器作坊,今年新招收了四五个徒弟上窑口。另外还雇佣了六七个人,帮他把山上拣选好的泥土挑回作坊。自家制作的陶器,每个月都被襄阳与其他外地来的商贩拉走不少。

  去年入冬前,先生来看过他做的陶器,说是尚不够精细。指他筛土的筛子太粗糙,要他增加一道更细的筛子。

  说他和的泥巴养的不熟,由此做出的东西没有灵性,烧陶器的窑炉太小、温度太低……,七七八八说了一堆。见梁九斤多有不服之色,先生便住口转身不再多言。

  祖祖辈辈传下的烧陶手艺,被潘先生说的如此不堪,梁九斤心中甚是不服,当时并未听入耳内,自家托卖的陶器不是也卖出许多么。

  此后不久,有人将小镇上货殖之事传开来。听了村里人的传言,梁九斤的心思不淡定了。

  他送了一块儿陶泥砚台给唐管家,终是得了镇上买卖的实信,方才真心佩服先生的本事。于是提了自认为还说过去的礼物,再去拜访先生,请教烧陶的学问。

  先生对梁九斤先前的执拗并无不悦,收下礼物,仔细地与他讲述了烧制和售卖陶器的方略。

  建议他对窑厂进行改造,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至于技艺手法,先生自承只是纸上谈兵,还需梁九斤根据所指点的方略,自己琢磨提高。

  随即照先生的所教授方略,梁九斤先改造加大了窑炉,增高了烟囱,又将烧窑用的柴草改作烧木柴。

  按先生说法,日后尚须建一座精细的小窑炉,只烧竹木碳,专做精细物件,若是以石炭炼焦烧陶再好不过。

  为此,梁九斤已经特意托人自荆山采购石炭,同时放出消息,若有人在这附近山中找寻到石炭,定然不吝赏出花红。

  去年底他请石匠做了一盘五尺的石磨,用来研磨先生教他挑选的、可以被砸碎磨细的泥岩。那些石料被细细研磨后,还需反复搅拌、揉捏后和拢,精心储藏。待到泥土陈化一段时间成为熟料后,再做成先生画出图样的器物泥坯烧制,先生说,如此方可卖出大价钱。

  水壶、水杯和砚台是一定要烧制的,牛眼大小的酒盅也要多烧制几套,那器物真好,看着就稀罕。

  要说不满意之处,便是喝一杯两杯不解渴,着急的慌,不若端起壶来对嘴灌下痛快。

  陶盆,陶罐儿等粗笨物件,梁九斤已经交给徒弟们做了,自己只做先生说的那些个高端产品。

  眼下南乡与淇水镇市面上,梁九斤烧制的陶器在几家杂货店中都有供应,销量颇好。

  梁记作坊的陶器,最近常有南阳和襄阳的商家前来光顾,生意日渐红火。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