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三章 兵勇检阅_规划大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命令:“前进!”六个人迈着整齐的步伐,大踏步地向着前方的稻草人走去,他们并没有像平常训练时那样快步冲锋,稻草人身上也没有安放红麻团。

  来至稻草人跟前。六人停步立定!伍长大声命令:“杀!”五个兵勇猛然刺出手中长枪!口中厉声呼喝:

  “杀!”那一下的猛然突刺,声势骇人,远处坐在观礼台上的嘉宾都能够感觉得到。

  其余几伍轮流上前突刺,稻草人被刺的草絮纷飞。刺杀完毕,有枪兵抬着稻草人到观礼台前,请嘉宾验看,再绕场一周请村民观看。

  枪兵演练完毕后,收队伫立一旁,目不斜视,稍加整队,便是横成排数成行,犹如刀切斧剁一般整齐。

  早在一旁列队等候的弩兵,快速上前将稻草人更换成半身稻草人标靶。不同的是,他们没有把稻草人放到场地中央,而是放在了山坡一边,那里因早年采石而形成一大片石墙。

  四十步外,二十四个弩兵亦是分成四组,持弩轮流射击。

  射击之前,一个弩兵先行扬土测风,大声报出风向风速,之后才是一伍瞄准齐射。

  射击完毕,弩兵迅速将稻草人搬至冠礼台前,展示给众嘉宾观看。

  只见二十四支弩矢,全部都射中在各个稻草人身上,没有一只脱靶。其后,兵勇又将稻草人绕场一周,为村民们展示。

  今日风和日丽,弩兵在四十步固定标靶子,本就没有什么难度,然观礼台上众人却十分满意。

  看到训练的结果,唐家长老们频频点头,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周边的村民们更是情绪高昂,沸反盈天。

  枪兵、弩兵演练时,每刺出一枪,或射出一组弩矢,乡亲们就大声喝彩一次,对自家的子弟兵给予最大的鼓励。

  几个乡里的特邀嘉宾,虽然自始至终的春风满面,笑容可掬。但是心中的苦涩却不足为人道:日后再派这唐村出徭役、兵役,乃至缴纳钱粮,莫说额外加派些有的没的了,怕是分内应当摊派的也不甚便给了。

  为了检阅,潘阳操心了好几天,学堂里的学子都顾不上了,实在是没有时间去精心的准备授课教案。

  无奈之下,他拿出了崔州平赠送的楚辞“天问”篇章,让学子们自己学习。其中的字词学子们大多认识。至于不理解的字义词义,潘阳告诉学子们。他自己不会轻易讲解,因为他自己还没有把“天问”研读透彻。

  如果此时强作精通教授学子们,不免造成错误。因此,要求学子们深刻讨论,仔细琢磨,相互对照着去理解。

  潘阳细细读过“天问”,里面有许多典故他都不明了,相当多的生僻字不认识,即便是他对“天问”的理解也很困难。

  多年以后,他的学生唐昭曾对皇帝刘禅说:先生智深如海,学识渊博无所不包,却谦逊之至。面对幼龄稚子,坦言对“天问”不精通,轻易不教授学生。如此严谨的治学态度,唐昭一辈子都在作为学习之楷模。

  潘阳让学子们放羊式的学习实属无奈,因为土匪们真的来了,不过还没有出现在唐村而已。

  时隔一年,淇水上游的梁家铺子,再次遭受了劫匪的抢劫。前来报讯的是梁家铺子村民梁二狗,他和唐村中梁九斤是远亲。

  山匪进梁家铺子的时候是太阳落山时分,他正在河水中打鱼,连忙顺水逃脱,侥幸逃到唐村报信。

  唐家老宅的中堂里,唐家各房的主事人都到了。大家都闷声不说话,看着主位上的唐豕和他身旁跪坐的潘阳。

  该争的该吵的都争吵架过了,就等着唐豕最终拿主意,提出的方案有两个:

  五人主张固守本村,判断盗匪们不敢来,即使来了也不怕,村中兵勇强壮,可以守的住。

  三人认为唐村现在兵勇强壮,清剿山匪的机会来之不易,应该主动出击,剿灭了山匪以后便可一劳永逸。

  在座的人都没有打过仗,所有的建议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唐豕心中踌躇,左思右想拿不定主意,期盼的眼神看向潘阳。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