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九章 救护训练_规划大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伤的药物收集,在襄阳与新野县中,潘阳购买或厚颜讨要了大量金创药、行军散。

  第二次受伤士卒,皆在村中调养,因为有品质较好的金创药,与家人的悉心照料,反比送到南乡的治疗效果好。看来与新野的联系需加强,焦炭、钢铁与疗伤医药,明显比襄阳的品质好许多。

  在训练场地的另一边,有一群士卒正进行不同的训练。但见三个辅兵躺在地上,扮作受伤模样。身旁或蹲或跪着一个医务兵,在包扎受伤士卒的胳膊、腿脚。

  其中一个义务兵正用夹板固定腿伤士卒。做头部包扎的医务兵,正在找颈部主动脉做血管按压训练,这是在作头部止血处理。

  另有两个医务兵,正分别抓着两个仰面朝天的伤兵肩部甲胄,向指定的地点拖拽而去。受伤士兵模拟伤在胸腹部位,训练的是快速转移重伤士卒,避免其受到二次伤害。

  潘阳与唐驴儿、唐宝在不远处观看,假扮受伤的士卒,在地上被拖的龇牙咧嘴也不敢做声。尚有另外几个士卒在一旁观摩,看的乐不可支。

  受伤士卒均作仰面朝天状,是潘阳特意要求。除非伤患在背部,一般受伤人员仰躺,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二次伤害,亦有利于受伤士卒放松情绪。这是在训练开始之前培训时,潘阳就解说过的。

  再过一会儿,几个医务兵又在训练利用现有材料,比如两条长枪,一条绷带或绑腿带,快速制作简易担架,用作对重伤士卒的转移和救护……

  潘阳对战场救护也是一知半解,但总比这些什么都不知道的士卒要强许多。诸如“先救命后救伤、先重伤后轻伤”的救护理念,潘阳至少还是知道的。

  但在这个时代,由于缺医少药,只能改作“先救轻伤、后救重伤”,毕竟轻伤的活命机率远大于重伤者,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

  但潘阳总算了解一些救护知识,比如在伤患部位前部,若有条件,应绑扎相印的止血带后,再对伤患处进行止血包扎。包扎用的麻布条,应事先消毒也是士卒们没有听过见过的。

  高度酒精暂时没有,潘阳曾经在考虑如何制作出来,可惜自己不会酿造烧酒,只得暂时作罢,日后必须想法子造出酒精,否则要多死多少士卒啊,没有战死却被伤痛折磨死,想一想潘阳就觉得不能够接受。

  中医方面,消炎的药物自古就有,潘阳却没有把握能够找到高明医者,制作一些出来。自襄阳购买的《神农本草经》自己亦无闲暇研读,不知众学子中可有愿意学习之人。

  潘阳听庞山民告知,张机张仲景此时正在长沙太守任上,请来是不可能的,他与华佗华元化是这个时期的名医,如果能够请到其中任何一个,就是捡到宝了,特别华佗先生此时便在江东游医,距离此地不远,可惜无缘结识。

  潘阳忽然想到唐宝家是猎户,是否认识一些止血的药物呢?据说云南白药中的三七便是老虎发现的。于是将唐宝唤至一旁,然结果很令人失望,其家中没有这方面的传承。

  然唐宝却知道淇水镇附近张集村中有一位张兴,乃是对外伤有些手段的医者。前些年父亲因打猎被猛兽所伤,便是这位张兴医者所治疗,效果不错,没有留下什么后患,就是伤口难看了些。这两年外出游医,不知是否归家。

  不再耽误,潘阳离开训练场地后,立即去了唐家老宅,请唐豕抓紧安排人打听张兴是否回家,若在家中,潘阳决定亲自上门拜访,但凡能请到唐村来,许多问题便可解决了。

  若确实不来,便试试能否通过淇水镇邓家,或者新野县的糜竺先生,自南阳或襄阳请一个高明些的医者前来,否则,伤患救治总是一个问题。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