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章 梁九斤的心思_规划大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梁九斤满脸都是惶恐,看来这是被人教训的不轻啊,也不知道是谁干的,连贱足再踏贵地都知道了,肯定不是他自己想出来的。

  安排仆人搬了两把小竹椅出来。在潘阳一再的要求下,梁九斤终于歪斜着,仅用半个屁股蹲坐在了小竹椅上,另一条腿还虚蹲着,这个姿势比站着都累,看得潘阳只觉得蛋疼,也不好再劝什么,真怕他做出什么更奇葩的姿势来。

  总算是搞明白了九斤的来意,从来没有做过砚台,想看看先生的砚台,更想知道先生对这砚台有什么要求,说完话九斤都快缩成一团了。

  潘阳听后缓缓点头,心中不禁赞赏,看来九斤还是一个蛮严谨的匠人。

  潘阳想想,将自己书箱子中一块儿家传的砚台,和学堂中那块粗糙的小砚台一起拿给梁九斤观看。

  家传的砚台是石质的,做工相当的精细,台面上以浮雕的手法雕刻着一束老梅,花枝环绕着墨海,错落有致的构图,衬得砚台十分雅致。

  梁九斤从来就没有机会近距离的观察过砚台,如此精致而高端的砚台,更是平生仅见。哆嗦的双手不停的摩挲着,半蹲半坐的身子已经不由自主的跪在了地上,一脸的庄严,就好像在朝圣一般。

  潘阳没有阻止,他知道,梁九斤好像是被那高超的工艺与精致的砚台所震撼。但实际上那是一种从心底里涌出的、对文化和知识的渴望与崇拜。

  竹帘后几个脑袋隐隐绰绰,许多学子都看到了这一幕,虽然不清楚九斤叔为什么双手捧着砚台在无声流泪,但是他们都能感觉到他的激动。

  学问的神圣崇高,已经不知不觉地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种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

  梁九斤请求先生允许他把砚台请回家去,作为自己制作砚台的参照。怕先生不同意,他发下重誓并郑重的承诺,一定像供祖先牌位一样看护好砚台。

  一块砚台而已,潘阳还不至于太看重。

  但出乎他意料的是,梁九斤推却了制作每块砚台给半斤粟米的报酬,却郑重的跪在地下朝潘阳行跪拜大礼,恳求先生允许他刚刚年满十一岁的儿子,来学堂中入学读书。

  言道先生的束脩不敢有缺,年节礼敬不敢或忘。至于制作的砚台仅做觐见之礼,丝毫不做取利之念。儿子上学所需要的案几与其他学习用具一概自备。无他,只望先生收下自己的孩子做弟子即可。

  这梁九斤倒是早有算计啊,因为现下在学堂中读书的所有学子,全部姓唐。

  止住满脸泪痕还在不停跪拜的梁九斤,潘阳语态平和地对他说:“着小郎明日早间自行前来,须早些到学堂,且与二三子一同晨间锻炼,切记!切记!”

  看着一脸不可思议的梁九斤,潘阳知道他担心什么,“唐家那边吾一力承担。”他不觉得诺大的学堂里增加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