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七章 屯田计划_规划大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们需要在老兵的带领下,逐渐习惯这个过程。

  虽然修建固定的兵寨,与修筑行军路途中的营寨完全是两回事,但是潘阳需要这些士卒们亲身体会,养成自己动手的习惯,而不是依靠辅兵或者临时征用的民伕完成这些工作。

  新兵的训练也是一堆杂事,收到新野县陈孝起的来信,小小地费了一番功夫,潘阳才将赵全、张达顺利安置为总教练,还可以为日后上位做好准备。

  先后进营的十余个新野老卒,通过考核比试后,亦被潘阳安排进兵营临时充当队率、什长等职务。

  过了年唐通已经18岁了,在兵营中暂时充当主将。唐家族长的儿子即便年龄不大,不过有霍去病例子在前,且如今已天下大乱,有人不服也是无可奈何。

  家天下的社会这便是常态,世人都接受的理念,便是普世价值观。潘阳自己不便出这个头,如此安排却也可以断绝南阳邓氏的一部分念头。

  从新兵招募入营,潘阳便开始忙着审查招募新兵的资料,不断地抽查新兵当面询问,以分辨出混入军中的各方细作。

  “邓三娃,南阳方城人。”地窝子里光线,特意多点了几只蜡烛。潘阳打量着面前站着的中等身材汉子,看上去蛮精壮。“今年三十二岁?”

  “诺。”光照下的汉子躬身回礼,没有多余的话,微低着头,眼睛却在灵活的四下观望。

  “开过蒙,入过学?”潘阳心中疑惑,脸上确没有表现出来,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

  “少时于蒙学中读过两年,家中支应不起便退了。”邓三娃似乎不愿意多说。

  这年代虽然还没有好男不当兵一说,然而读过书的人入伍为卒却不多见,除非如班定远一般有大志向者,这也是潘阳怀疑此人的主要依据。。

  “却是因何入伍?”潘阳不会轻易放过。

  犹豫了好一会儿,邓三娃才说:“前岁兵祸,家破人亡,仅以身存,无依无靠。”

  他家住在方城县城郊,有十几亩地。刘皇叔领兵北伐南阳,他家惨遭兵祸,全家人就他剩下他一个,感觉种地无望便四处游荡,仗着身强力壮靠打短工为生,听闻唐村招兵便来投军吃粮。

  打发邓三娃出去,潘阳对一旁的唐通说道:“此人是南阳细作,且驱出军中。”

  唐通满腹疑虑,眼巴巴的看着潘阳,一副请求解释的样子。

  “此人读过书,怕吾等日后发觉其识字,便坦承入过蒙学。”潘阳道:“此人欺吾不知,方城县城郊周围并无富庶的世家大族,何来蒙学供贫穷农家子弟开蒙?此其一。”乡村开设私塾蒙学,在整个国朝都是廖若星辰的存在,潘阳根本不相信,方城有另一个唐村。

  “其二,此人自称四处流浪半年多,然面色红润,体貌康健,何以见得有半点流浪的样子?这半年多为冬季,何处会有这许多短工留待外乡人赚取足够的吃食?显见是在说谎。似怕我唐村嫌他羸弱,不收他入伍,还特意将养几天,裸露的皮肤眼见十分滋润,这却是最大的破绽。”潘阳还是很有耐心的给唐通解释了一番。

  “俱为是先生观察与推断,却无确凿证据,我等若是冤枉了他,便如何是好?”唐通心中还是没有底,只怕不够公平。

  “冤枉便冤枉了,只是驱逐却未打杀,你待如何?”潘阳淡然地说完后,不再纠缠此事,其中道理却需要他自己领悟。查找奸细这种事情只能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否则一旦事发便是天大的祸患。即便是这样也不能保证完全清除所有的细作,故此,但凡有所怀疑岂能轻易招入军中。

  潘阳神态平淡,很自然地安排下一个怀疑对象进来面审。

  案几前躬身站立着一个新招募兵勇,身形样貌很普通。身着农夫黔首日常穿着的短褐,便是一个普通农夫无异。

  潘阳隐没在特意遮掩了半边的烛光阴影里,没有急于问话,能听到不紧不慢的纸页翻动声,似乎在翻看着手中的资料。

  现在唐村记录资料多使用白纸,比用竹简记录方便了许多,村中造纸作坊正在开发防止虫啃鼠咬的桑皮纸,创意是庞山民提出来的,欲用于抄录古籍,适合长久保存。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