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5章 第 115 章_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但竹姐儿接过话,说了出来:“这几处的百姓不会轻易放弃既有的产业,而冒险种棉花织棉布。”

  只要大庆还需要绫罗绸缎,他们就能靠种桑养蚕饱一家老小,这才是稳妥的。

  除非有那么一日,种棉获利明显高于丝织。

  “那其他地方呢?”裴若竹又问。

  “松江府往南或是往北,自然都可种植棉花,只不过万事都是循序渐进。”裴少淮解释道,“三姐不妨试想,松江府之外,若有农户种了三两亩棉花,岁末收棉铃几百斤而已,农户会如何处置?”

  裴若竹思忖了好一会,才应道:“说多不多,只怕这户人家未必会为了这几百斤的棉铃准备一整套的器具,而选择手工去剥棉籽,再慢慢搓成线、纺成布……这样耗去的人力大大增加,而产出的布匹良莠不齐,多为自产自用。”

  只要不像松江府那样连片种植,就很难形成产业。

  劳而不见利,推广的速度自然就慢了下来。

  裴少淮愈发敬佩三姐,只需稍作引导,她便能想清楚、想明白其间门环环相扣的道理。裴少淮甚至觉得,即便没有他的解答,三姐多花些时间门,出去走走看看,也能看透想透。

  有的人看到一方小布,只是一方小布而已,而有的人透过小布已经看到满山遍野雪茫茫的白棉花。

  裴若竹一边思忖,一边将心中所想说出来,道:“此物要多种才可见其利,借助纺织机具才能省其力。”

  “三姐可以再多想一层,缘何机具分为搅车、大弓椎、捲筵和踏纺车这么多种。”裴少淮道,每一样机具都代表其中一道工序。

  裴若竹对弟弟所说的这些机具并没有什么概念,所以没能想明白这层深意,但她并未追问,而是先牢牢记住了这句话,可以以后再慢慢想通。

  她轻抚隆起的肚子,笑笑道:“若是有机会,还是要去一趟江南之地,总是真正见过了用过了,才能想得透彻。”

  “父亲就在太仓州,一定会有机会的。”

  方才谈话间门,裴少淮一直没注意到三姐夫,这会儿谈完了,才看见乔允升一直在茶案上运笔记录,写下了好几页纸。

  竹姐儿谢过弟弟解惑后,告辞又去了逢玉轩那边,乔允升则留了下来。

  “内弟见识真广,不光识得制造银币,还懂得种棉纺织。”乔允升赞道,又言,“今日真是跟着长见识了。”

  “姐夫过誉了。”

  乔允升整理方才所记文稿,同裴少淮确认了那几个机具的名称,言道:“你也省得你三姐的性子,她心中若有了想法,必定付诸于行……种棉花做纺织这件事,她是认真的,说是再考虑考虑,实际已经拿定了主意。”

  乔允升也有自己的打算,他笑道:“我打算先帮她找到这些机具,再从江南请几位精通种棉、织布、染布各道工序的师傅来京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