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49章 问俗管邑_长平长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郑安平一一寻检地上的剑,有五柄短剑,做工甚薄;三柄长戟,一柄长矛,一柄长戈,皆普通木装,兵首是规矩的矛或戈头,并无奇特;惟一柄手戟,短柄为帛所缠裹,其上髹漆,正符合张禄所言的柲。拿着掂了掂,因为是手戟,柄的好坏不像长兵那么明显。但其中并无一柄长剑。

  郑安平摇头道:“季君兵虽多,却无长剑。长剑者,乃秦所独有,非他国所能制也。如此等短剑,难入大方之家也。”

  城主对阶下道:“汝伯仲复往寻之,或有所遗者,尽皆递来!”

  少时,长子出面报道:“并无所遗!”

  郑安平道:“此剑长三尺以上,甚或三尺五寸。季君入帐时,所持乃短剑。然其初显于废城也,必佩长短双剑。

  管仲明道:”吾之商贾,亦有佩剑以高尚之。惟其剑难得,或仅得残剑者,亦佩之于长匣,外人观之,灿然若长剑也。惟不便出观。亦可发一笑也。“

  郑安平闭上眼,回忆了一下,道:”非以短剑入长匣也。“他拿起一柄短剑比划道:”短剑柄短,盈盈才一握,单手持用。秦之长剑,不独剑长三尺,柄亦长半尺有奇,可以双手握持。此显于匣外,难以为伪也。“

  管仲明道:”犹有可疑者,城主季君所集之兵,必以不堪者众,或有一二堪用者,必深自隐藏,不为人知也。“

  城主借坡下驴,道:”仲明之言,或其有之。容微庶深寻其处,以报大夫。“

  郑安平道:”任意弃之房中,明见其不以为意。仲明之见,深得其道。“

  几方都有了面子,各不追究,安静下来。三个儿子进来,把兵器收拾走。

  郑安平道:”城主所言,集残兵,每有致富者。愿闻其道。“

  城主道:”或熔兵为铜,以贾于匪人,其道非一。非其道,则未敢言之也。“

  郑安平又把话题拉回到刚才的地方,道:”季君亦颇与豕三交乎?季君之未可言也,豕三故为?“

  城主道:”不肖子之丧也,豕三乃入城相告,并告以大军灭城,愿以御之。乃遣一人以城使入军中请降。“

  郑安平盯了一句道:”豕三之人,城主素识否?“

  城主道:”素未识也。然豕三者,四乡之豪杰也,其言而可,微庶彷徨无计,故听其言。然未及三更,其使乃为军割耳而回。豕三大怒,誓报此仇!“

  郑安平道:”豕三何所报也,城主听之乎?“

  城主道:”其所计也,乃命微庶面缚而降,以救全城性命。微庶听之,面缚而降于魏,遂至于今。“

  郑安平道:”其奈九公子何?“

  城主道:”是亦奇也。不知何故,信陵君命九魏公子乘三乘出城,其于半途遭人伏击,九人一击而毙,皆死于非命。诸先生以吾久在管邑,命吾巡看。吾观其事,非豕三莫能为也,非豕三莫欲为也。乃报先生曰,是必豕三也。故有郭先生之问,而豕三张皇而逃也。“

  郑安平道:”所谓豕三者,盖城主揣测之言,非其实也?“

  城主道:”一击而杀九人三乘,四乡之内,除豕三,实不知复有何人!况豕三以誓报割耳之恨!此必豕三之报也。“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