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四十九章 铁路建设_大明:我能翻阅华夏图书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件事只要皇上看重,那么铁路的建设就一定不会有任何问题。

  可朱由检接下来的一段话,却让薛凤翔的喜悦停滞了半天。

  “薛爱卿,一方面是要着手于京津铁路的建设,另外一方面还要规划好全大明的铁路建设。”

  薛凤翔有些难以置信的开口说道:“皇上...全大明的铁路建设?”

  “对!只有有一天大明的铁路遍布全大明,大明的军队、粮食、物资和各种商品乃至于信息,才能够彻底的在大明境内畅通无阻。”

  只不过这样的话,在薛凤翔看来却是有些带有不切实际的看法,毕竟以大明现在的钢铁产量,还有蓬莱造船厂这个钢铁消耗大户在。

  大明的建设也是无处不需要钢铁..

  皇上的设想真的可能吗?薛凤翔迟疑了一会后开口答道:“皇上..臣担心,这建设全大明的铁路难度无疑是巨大的,恐怕难以实现啊,臣恳请皇上三思。”

  摆了摆手后,朱由检看出了薛凤翔心中所想。

  朱由检其实也知道,如今大范围建设铁路无异于天方夜谭一般,就算强行推进也只会白白的消耗大明的钢铁产量,毕竟对于大明而言,军事制造的优先程度是要远远高于大明的铁路建设的。

  不过自带华夏图书馆的朱由检知道,当科技水平不断发展。

  规模化、工业化、高集中的钢铁冶炼技术将会让钢铁产量不断攀升,到后世,每年的钢铁产量居然出现了大规模的控制和压缩。

  对比后世,现如今的大明尽管在技术等方面都有着天壤之别。

  可大量的劳动人口也是朱由检所十分在意的影响因素,毕竟能够有足够的人手来投入到钢铁冶炼和生产之中,并且成本还很低,这同样是后世所不具备的。

  “钢铁冶炼的问题,矿务局要想尽办法合理推行,但冶炼工厂和铁矿石开采的问题都要在大明的发展规划署的监督下进行。”

  薛凤翔还是不解:“皇上,这么多的工厂如果一次性建设出来,恐怕朝廷的银子压力也不会小..”

  朱由检点了点头,说道:“爱卿说的在理,但朕告诉你另外一件事情,那便是这钢铁的冶炼就是花费的代价再大也是要极力推动的,成本的问题....”

  “尽量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其他的问题交给其他方面来解决。”

  朱由检的话让薛凤翔还是有些一知半解,但作为臣子的他不可能对于皇上的判断表示明确的反对,毕竟自从眼前的皇上登基以来,做的各项新政改革,就没有失败过一次。

  而朱由检想到的其他的控制成本的方法,那便是转移大明未来的收入来源。

  至于想到的方式。

  那便是对外的战争和殖民。

  朱由检从来不是一个温善的角色,对于能够让大明的百姓生活的更好和国家强盛的手段。

  都不应该放置在一旁主动忽略,殖民带来的利润是巨大的。

  用来弥补生产钢铁初期带来的高昂成本绰绰有余。

  “铁路建设的事情,朕觉得也就说到这里,但如今首要的问题便是火车制造的继续查漏补缺,保证运转安全..另外一方面便是京津铁路的建设。”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