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五章 赈灾当为第一要务!_大明:我能翻阅华夏图书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民或灾民死亡的上报?”

  “回陛下,据称,得益于当地大明皇家拍卖行的不断协调运粮,及时开仓赈灾救民,目前河南省只有数十人死亡的上报,而大多都是年老之人,难抵饥饿后死亡..而陕西省由于山西省协调了山西及时向陕西运粮,暂无死亡情况上报。”

  听到郭允厚如此说。

  朱由检内心也算是平息了不少。

  “告诉陕西巡抚、河南巡抚,有灾先赈灾、有乱先平乱,今年的税收,朕免了!户部亏空部分,由大明皇家拍卖行填补,若还是有缺口由内帑开支!”

  但朱由检还是知道,这一切救急不救贫。

  虽然大明现如今的人口已经有了不断向南转移的趋势。

  可陕西省、河南省,而今不仅仅是产粮大省,更是人口大省。

  而今已经是秋收之后,北方天气逐渐寒冷。

  而运往朝廷的粮食都还积压在当地。

  若是有人能够及时理解朱由检爱民如子的新规矩。

  想必当地及时开仓放粮,不会死很多人。

  可若是当地官员害怕责罚,一股脑的死脑筋按照原先的规矩办。

  那么在接下来的寒潮之中。

  饥寒交迫的当地百姓下场可想而知。

  这个冬天,对于大明可不好过啊。

  大明崇祯一年将至。

  再加上朱由检的各项政策正不断的推行,更多的政策在朝廷之内不断的草拟。

  虽说将来会有改变。

  可远水解不了近渴。

  “责令各省,及时上报省内是否受蝗灾及寒潮影响!若当地百姓遇到难处,及时开仓放粮不得延误!不得耽误!驻京天虎军即日开拔,调拨独立第一旅至陕西,独立第二旅至河南驻防!严防动荡!”

  有时候,大明朝其实有不少官员难以理解朱由检的种种做法,更难以理解朱由检的行事方式。

  不说远处,就是眼皮底下的京师、顺天、直隶。

  每天都有数万人从辽东、从河南、从山东流窜而来,口中还高呼着当地盛传的一句话。

  “去京师,吃皇粮!”

  “去直隶,当天军!”

  “去顺天,裹棉麻!”

  口口相传之下,越来越多活不下去的贫民百姓举家带口的向京师涌来。

  而朱由检呢?

  却是一副毫不在乎开支,来者不拒的姿态。

  利用内帑充足的银子。

  一边不断的向外采购粮食,一边利用大明皇家拍卖行遍布大明的商业渠道,从粮食更加富庶的江南地区采购稻米。

  那么多白花花的银子从京师内帑中用马车拉出去。

  换回的黄澄澄的稻谷用于收纳流民。

  并且大规模的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大范围的免税政策。

  每一个大明州县都可以向当地东厂驻扎的官员提出申请。

  只要能够通过来自京师特派的官员审核,那么当地就可以直接越过省府,直接向户部或即将成立的大明皇家税务局申请免税政策。

  当然了。

  这个免税政策也不是这么好拿的。

  但凡要拿免费政策,那么当地的官员都会在一定范围内接受来自东厂的调查。

  可只要理由正当,原因有迹可循。

  东厂都不会多加为难,甚至还会满脸笑容拍拍当地官员的肩膀。

  告诉他。

  “别怕,困难日子总会过去的,只要不死人,怎么都好说!”

  内帑的银子真的够吗?

  当地本来要上税的粮食都拿来赈灾了,当地的粮价还能看吗?

  会不会有人倒卖赈灾粮食呢?

  这一切的疑惑,都在朱由检大手一挥之下,被魏忠贤全部解决!

  贪污?

  先试试脖子比绣春刀硬多少!

  不错杀!但绝不放过的东厂俨然成为了悬在大明所有官员心上的一把利。

  当然用得好也是解决当地百姓生计问题的极大助力。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