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二章 圆丘戍_崛起1939之刘正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会穿过戍堡墙流到外面的壕沟里,阻敌还有浇地。

  分配完房间,苏策没有着急收拾自己的住处,而是仔仔细细的把戍堡内外检查了一遍。

  回去收拾自己屋子的苏策不由得感慨,烽燧堡和戍堡真的没法比,这座戍堡再修整把外层矮墙修一修,盖些房子,一般的上戍都比不上。

  小处见大志,上次短暂停留的关镇,还有现在的戍堡都在外围有了人工修建的痕迹。

  心里忽然冒出来的一个想法,着实惊着了苏策,大乾从没有想过把无定河当做防御关塞,而是要把这里变成和内地一样的城镇。

  千里无定河,安北都护府筑一府十城,北岸三十六镇一百零八戍三百二十四烽燧。南岸屯军十二万。

  这不是简单的边防守卫,一定不是,苏策似乎触摸到了大乾仁义之名传遍天下的帝王。

  当代帝王仁义无双,节俭,仁慈,宽容……这些都是苏策知道的,大乾百姓知道的,大乾文武百官知道的。

  既然仁义,何必兴戈!

  苏策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也不知道是收拾屋子出的汗,还是被帝王的雄伟壮志惊到了。

  不对,没有人是傻子,府兵出身的文武百官没有一个是草包,很可能都看出来了帝王的志向,呵,仁义只是一种伪装,或者大乾的帝王只对自己的子民仁义。

  不管如何,苏策都没有异议,这样的帝国才是苏策心目中理想的帝国。

  依照旧例,五月出兵北征,现在是四月中旬,大乾安北军肯定不会忘记去年无定河北岸的三万多伤亡。

  染血的仇恨只能让鲜血洗刷。

  不过这些和苏策没有多大关系,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现在守好这座戍堡才是正事。

  安北城吃了一顿羊肉,苏策也记住了部下的名字。

  一伙,伙长,关内道王勇。

  二伙,伙长,河东道张立。

  宽厚的肩膀,暗藏着勇武。

  二十个戍堡兵也都是经历过烽燧堡苦日子的好兵。

  就几步路,苏策去找王勇,开门见山的说道:“点卯!”

  王勇,张立点头应声:“诺!”

  “哔哔哔……”铜片随着气流在铜管中剧烈的震动,发出刺耳的哨声。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苏策心里默默数着数,刚数到九十,二十个戍堡兵就整齐的站成五人一排的小方阵。

  前面两排戍堡兵穿着铁甲,后面两排戍堡兵穿着皮甲。

  所有人左手扶着横刀,空出的右手抓着长枪,长枪竖直的立在地上。

  苏策围着方阵转了一圈,所有人的弓弩齐备,扁扁的箭壶靠右腰。

  苏策转完一圈,挑不出来一点毛病,大乾折冲府选锋,不是简单的录名,待上两年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府兵的。

  没有拿到选锋令的人统称为府兵备选,以苏策为例,杭州折冲府是上府,有一千二百府兵,分为三期,每期四百人,一年也就只有四百选锋令空出来。

  现在苏策在安北都护府轮番,三年后还是要回杭州折冲府。因为苏策隶属于杭州折冲府,这是他的出身,也是烙印在苏策身上的标签。

  当初苏策那一期人数三千多,每一训都会淘汰不少人。最后只留了三百选锋,成为府兵。两年时间要学习军律,基础军阵,刀枪弓弩的使用更是基础中的基础。

  一年春秋两训,能坚持两年下来的人早已经把军律融入到骨子里了。

  “两伙分为四伍,一排为一伍,以此类推,自选伍长,一伍三哨,每哨一个时辰,伙长不上哨,交替巡查,每日分早晚两次,竹哨,上哨配发,哨响,除哨兵所有人着甲,戍堡校场集合。第四伍,第一哨!第三伍准备!其他两哨,把物资放到库房!”

  “诺!”

  正常的下达了,第一排的五个人从堡门走出去,一座瞭望塔一个人,剩下的人也去做自己的事情了,这些小事不用苏策吩咐。

  都是经历过烽燧堡生活的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每个人心里都清楚自己何时该做什么。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