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2.炮轰列日与奥匈进攻_红色玛利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知道,19世纪末的俄国还十分落后,可是在1906年之后,俄国的工业发展得到了快速提升,所以施里芬计划必须在细节上进行修改。

  首先是连接着德国和法国之间的边界线。

  这条边界线很狭窄,南方有孚日山脉阻挡,以当前的部队能力,几乎是不可通过。

  要想发起正面进攻,就只能从凡尔登和图勒这两个方向进军。

  但法国人也不是蠢货,他们早就在凡尔登这边设立了大量的防御设施,真要想发起进攻,几乎是一头撞上法国的铜墙铁壁上。

  很显然,施里芬生前也考虑到这一点情况,因此他对作战战略做出了调整。

  在凡尔登以北20英里处,是比利时和卢森堡的边界,还有地形极其险要的阿登高原。

  要想翻越阿登高原进攻法国,这种做法也同样是极其困难的。

  因此,在面对如此险峻的情况下,施里芬做出了自己的战略部署。

  将军队分成两部分,以五十多个师的兵力,从比利时和卢森堡借道,然后大迂回包抄到法国后方。

  然后,在德法边界线上,以八个师的兵力佯做主力,牵扯法国的主要军队。

  毫无疑问,施里芬已经推断出了法国的战略部署。

  因为普法战争的耻辱,法国人对阿尔萨斯和洛林这两个地区一直以来都是耿耿于怀,所以他们的战略重心一定是放在了这两个地方。

  到那时候,负责吸引注意力的八个师兵力,一点点往后拉扯,将他们吸引到阿尔萨斯洛林这一带地区。

  紧接着,在大迂回的主攻部队到来时,两面夹击,将法军兵力完全消灭。

  这就是施里芬的核心战略。

  但从军事观点来看,施里芬计划确实很厉害。

  因为他所部署的军队路线,是跨越中立国,并且以阿尔萨斯和洛林为诱饵,将法军牵引到口袋阵内。

  然而,在政治方面去看,比利时和卢森堡不一定会借道。

  如果不借道给德国,那么他们就得向这两个中立国发起进攻,到那时候必然会把英国给牵扯进来。

  但因为施里芬计划主张的是速战速决,以大兵团力量,在六周时间内击溃法国。

  只要法国投降,那么即使英国介入,也无济于事。

  同时,在进攻法国的时候,施里芬也要求派遣十个师的兵力监视俄国。

  他认为,以俄国那糟糕的运输能力,要想大规模动员,至少得个把月时间,而且俄国人战力低下,十个师的兵力就足够抵御他们。

  他认为战争的最核心战场就是西线,一旦开战,必须尽可能给西线右翼增加更多的兵力。

  这一点,小毛奇很完美的遵守了下去。

  至少之前的他,确实如此。

  可是在经过与法金汉的会议商讨后,小毛奇开始对施里芬计划作出调整。

  首先施里芬在针对西线右翼战场时,他要求大部队入侵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